按:这是lydia博士的《旧约圣经与东正教会》讲座的问答部分,收录于期刊的圣经栏目下。此部分是Theodosius弟兄整理,Lydia博士修订而成,特此致谢。Enjoy!
问题一:但以理书为什么不是先知书,而是在圣录里面?
在基督教的圣经里面,它是属于先知书的一部分,但是在犹太教的传统中,它是属于圣录的一部分。因为它的成书年份比较晚,是在公元前二世纪才成书的,才获得了权威性,在那之前,三大先知书已经确立了它们的权威地位,还有十二小先知书也已经确立了。所以。它在希伯来圣经中不是被收集在先知书这样一个栏目中,而是在圣录当中。(但是但以理在早期犹太教也被认为是先知人物。)
问题二:旧约和新约都指向耶稣基督吗?
旧约和新约都指向耶稣基督,这个是绝对的,基督是中心,其它的都指向祂。
(实际上,万事万物–若要获得意义都指向祂,以祂为源头,也以祂为终点。比如被造界的万物,圣咏中已经告诉我们了,苍穹,大地,日月,星辰都讲述祂的荣耀。祂是正义之阳,溪边的树,脚下的路,进阶之门,饼与酒,油与水,粮食与果实,父母之爱,兄弟之爱,为子的敬虔,朋友的忠诚,爱人的忠贞,甚至狮子的勇猛,苍鹰的敏锐,鸽子的纯洁,羔羊的顺服,一切有价值的事物都因为祂而获得意义和价值。就像万物虽然多样,都含有同样的元素,身体器官虽然不同,都体现共同的DNA一样,万物都体现天主的逻各思,带着祂的指纹。这个世界是为基督、由基督、依照基督而造的。祂是意义的源头和终点。)
问题三:旧约时期就有教会的影子吗?
绝对有教会的影子,但是对教会是什么还需要一个定义,教会在教父著作中有泛指和具体所指,你可以说我所在的教会,或者我所在城市的教会,这个国家的教会,这个民族的教会,或者是天主教会、东正教会等等,但是从救恩这个角度来说,教会是所有被造世界得到拯救的全部。天上的和人间的,还有在安息之中的,凡是得到拯救的一切都是教会。(教会即时在历史中的,也是超越历史的。)
问题四:礼仪崇拜中圣经的内容占据比例是多少?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它是不可以从数量上来统计的,我已经说过,圣经是礼仪的基础,你可以问它在圣经的基础之上的礼仪是以什么样的不同形式来使用圣经呢?一方面呢,就是直接地把经文来宣读,这个经文的宣读,不是个人的阅读和思考或者个人的灵修,而是在教会崇拜当中,它具有象征性,上帝的话语被实现了,象征天主在人间,天主道成肉身。所有的经文,比如说旧约的诵读,新约的诵读,还有圣咏的唱咏,圣咏就是礼仪崇拜中的脊柱和骨骼,如果没有圣咏,就没有我们的祷告礼文,有些圣咏是直接整首唱出来的,有些是把其中的句子抽出来,还有的融入在赞美诗中,就是形成了赞美诗的框架和具体的用词等等。 所以,只能说以什么样的形式来使用圣经,而不是说占比例是多少。因为没有哪一个部分不是以圣经为基础的,所以不能给出一个数字,只能描述各种的形式,圣经既可以被整篇地来念,它也可以作为我们再创作的基础,是我们的祷词和赞美诗的基础。所以它是以不同的形式地融入,而不是按照多少比例的占据。
问题五:请您进一步解释诞神女与安息节。
教会的中心就是复活,每个主日都是复活节,每一年还有一个复活节。为了准备复活节,我们有圣周,一周的准备,为了准备这个圣周,我们有四十天的大斋期,为了准备大斋期,我们还有三周来准备大斋期。这就是教会最中心的节日,复活。其它的节日都是围绕在这一个节庆中,就像一个光束穿过了一个三棱镜,被折射出了很多,所以教会在历史中,复活这个中心事件就被折射出了其它的节日。比如关于基督的节日和关于教会的节日,教会的节日就是诞神女的节日。这些节庆的根据有传统还有圣经,比如诞神女的诞生、诞神女被献于圣殿之上,它具有象征性的,还有诞神女领受天使送来的好消息,然后是她的安息节,就是她的死亡,她的肉身离开了世界。天主教和正教都有这个节日,那么主要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名字和理解不同,在天主教它是叫圣母升天节,说她没有死就直接被接到天国去了。而在正教中叫圣母安息节,为什么叫安息节呢?她的确被收到天上去了,她是除了基督之外第一个人,完全的人,被天主接入天国,她的救恩就是为我们将来的救恩的一个预表,我们将来都要成为她的样子,但是,就像她的儿子必须要经历死亡然后复活一样,她也真正实实实在在地死去了,所以是安息节(基督徒的死亡就像睡去一样,在安息中等待复活)。但是她死了以后,不光是灵魂,她的肉体也得救,被收到了天国之上,因此她的坟墓是空的。这就是诞神女的安息节。正教(复活节之外)一共有十二个节日,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Google一下。为什么有这么多节日呢?很多人就说了,为什么这些节日圣经里都没有提到呢?圣经里没有提到所有的这些节日,但是在传统中是有纪念的。 而且如果它能够帮助增长我们的信仰,按照我所说的,基督信仰就是一束光,复活节的光通过三棱镜之后折射出来的,那么它们收在一起就是同一道光,它并没有分散我们的信仰,而是增强了我们的信仰。那为什么不呢?你在世界上生活,都要以某种方式对人的生命进行定义,对时间做标志,对于正教徒来说,就是以基督的事件,还有使徒的事件、诞神女的事件来定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所以我们每一年有年的节日,每一月有有月的节日,每一周有每一周重要的日子,在每一个时辰我们还有不同的祷告,其实都是唯一一个目的,就是(以基督在世上的历史事件来为时间赋予意义)增进我们的信仰。
问题六:您在敬礼圣像的时候,有哪些体验?
首先,我们敬礼圣像,我们的崇拜是给上帝的,是给天主的,不是给那幅圣像的。有人说那是不是偶像?不是偶像。就像我们爱我们的父母,或者我们爱我们的丈夫、妻子、儿女,我们会把他们的相片带在身上拿出来看,有的人会亲吻那个相片,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爱的是那个人。但是,这个相片是一个象征,有这个相片以后,它就成为了一个联系我们和我们所爱之人的连接,圣像起到的其实也是这样一个作用。其实我们在圣像之前,礼拜崇拜的就是上帝,而不是这幅画像。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在我成为正教徒之前,在祈祷的时候,我闭上眼睛,然后我想象画面,有的人甚至会告诉你,在灵修的时候你要想象一些画面,比如想象基督是怎么受难的等等,他是怎么痛苦的,要想象。但是在正教的灵修中,其实这是不推荐的,其实是不好的一种办法。所以我在成为了正教徒之后,面对圣像祷告,我发现我的想象力就不需要了,我就不需要去想象画面来感动自己,然后才能觉得好像我真正地在祷告了,圣像就起到了这样的一个作用。圣像具有神学意义,所以你在理解了圣像之后,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成就我们思考或者是把自己张开,然后迎接天主,让天主的圣灵来充满我们的一个途径。但是我认为,必须是在崇拜生活中使用圣像,它才是有意义的,很多人对这个东正教的圣像有兴趣,但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他们觉得它很美。它的确是很美,但是把它当成艺术品或者装饰品,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取向。
问题七:童贞女始胎无原罪,请您解释一下。
这个是天主教和东正教教义不同的地方,我们说原罪,那么原罪是什么?按天主教的教义来说,原罪就是亚当犯的罪,他的后人每个人都有份儿。诞神女要产生出无罪的基督,显然她是不可以有罪的,那怎么办呢?就说她在诞生的时候,她就是无罪的,她从她的父母那儿就是无罪的。这个教义在正教会是不被承认的,因为我们认为她是无玷的,没有受污染的,是纯洁的,因为她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她就不可能作为天主的圣所,但这并不说她没有罪。基督是唯一没有罪的人。那为什么我们说她有罪,是什么罪呢?这个原罪在正教的解释就是罪的后果,由于亚当的犯罪,就像疾病一样,变成了一个基因一样,进入了每一个人。证据在哪里呢?根据圣保罗所说,证据就在于每个人都必须要死。你不可避免的要死,基督是唯一一个可以不死,但是祂情愿去死,能够把死亡变成一个得救的工具,为人类得救的先驱。 那么诞神女呢?从这个角度来说,她是有罪的,我们说的罪不是犯罪的罪,而是罪的后果,因为她也要在死亡中与基督结合,也在复活中与祂一体,她在经历了死亡之后才能得救。 所以我们没有天主教的这个教义,在正教中没有这样的阐述,就是她的诞生是没有原罪的,但是我们承认她的父亲和母亲是纯洁的人(正教在每次圣礼仪中纪念圣若亚敬和圣亚那,诞神女的父母亲)是在他们纯洁的婚姻中产生这样纯洁的果实,就是诞神女。
问题八:有人提到正教讲超脱理性,老师是怎么理解的?
我个人没有听说过这个说法,超脱理性是什么意思?在正教中你会听到大家这么说,(要了解天主)完全依靠理性是不可能的,人是不可能完全依靠理性去认识上帝的(更不可能与祂联合)。所以,理性不是唯一来了解神学的途径,祈祷也是一种途径(甚至是更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但是正教并不排斥理性。
若您有感动赞赏我们事工,请点击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