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关于我们

教父原文译者培养计划(长期有效)

教父原文译者培养计划

By 袁永甲

你们当站在路上察看,访问古道
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间(耶6:16)
郑重申明:笔者希腊文翻译也就5年之久,叙利亚文翻译3年之久,谈不上资深译者。所谓人以群分,笔者想要的就是一个团契,大家因共同的兴趣在一起相互切磋就好,这其实是学术的本质。笔者不在乎什么名称,您可以按您意思理解为兴趣团,养成团都可以。本公告的目的只有一个:找到有这样异象和兴趣的一同成长。
按:2023年2月,我们开通了订阅会员制,主要是服务想阅读教父著作和现代学术文章的读者。订阅会员的背后是一个译者团队,目前在原文翻译方面主要是笔者和艾莉翻译的《论灵律》。此文是一份公告,希望找出有着“教父原文翻译”的异象和负担的人,并且愿意培养他们成为原文译者。愿上帝祝福这工,愿他的旨意成全。

个人缘起:借着翻译从灵性的大海中打一桶水

2010年左右,笔者读到橡树出版的一些教父经典著作,诸如阿塔纳修的《论道成肉身》,圣巴西尔的《创世六日》,神学家格列高利的《神学讲演录》以及尼撒的格列高利的《论灵魂与复活》。读完之后就受到很大的震撼。相比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论三位一体》和《上帝之城》,这些希腊教父的著作同样充满了论战和思辨性,但字里行间,他们的灵性流淌出来。他们的思想是深邃的,但他们的灵性犹如大海,借着这些文字流进我干旱的心中。从此我就开始了阅读教父著作之旅。

2012年,我在网上读到《俄罗斯朝圣者之路》,深深被故事中的情节所吸引。那位朝圣者一路上手中只有两件宝贝:圣经和最初的俄文译本《爱神集》。书中宣称《爱神集》是解开圣经的钥匙,故在网上搜索《爱神集》的英文名Philokalia,找到了一个英文版。我如获至宝拿来读,那时的英文阅读能力很低,每句话都要借助网络词典查几个单词,读来甚是艰涩难懂,但每有体味就很兴奋。我凭着这股兴致读了下来。

一次读到其序言中写道:”‘如何使《爱神集》所含的宝藏以一种丰富而恰当地方式为西方世界所用呢?这个问题的唯一终极解决方案是…从希腊原文翻译。只能期盼有一天这项事工得以成就。” 我读完为之一振,心想《爱神集》最好的译本也应该是从希腊原文翻译的。(具体详情,参见《爱神集导读版缘起》)

2014年,我想从原文阅读教父著作的渴望促使我做出了出国读神学的决定。记得一次在车上,回想起自己不能阅读教父著作,我泪流满面,心想:“倘若教父的灵性和精神是大海,那至少让我借着阅读和翻译他们的著作打一桶水,以满足我心灵的渴求。我愿像那迦南妇人一样,祈求从桌子上掉下的碎渣儿。”

于是,2015年暑假,我举家赴美读神学,为的是有朝一日能从原文翻译教父著作。如今已七年有余。笔者自2018年以来,受到我的导师,神父马克西姆的鼓励,着手翻译《爱神集导读版》,目前已翻译了初译稿,进行二次修订中。有兴趣阅读的朋友可以订阅会员(亦能读到《长会规》,《天堂之歌》的内容以及一些学术文章),或者报名爱神集导读班来获取。目前翻译的项目有巴西尔的《长会规》,艾弗冷的《天堂之歌》。

笔者于2023年2月初开通会员制,就是为了让自己能稳定地进行原文翻译,并且把这些“属灵的食粮”第一时间分享给有着同样渴望的读者。笔者相信这些属灵的食粮远比一些世俗化的视频、读物或服务要值钱。笔者翻译从来不觉得累的,每有些许收获就很喜乐,愿这样的喜乐和恩典能传到下一代,传到忠实的读者们。

回到大公传统的异象:以翻译早期教会经典文献开始

从事原文翻译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大公传统的追寻。在上周讲座(2023年3月3日)《与帝国的张力——君士坦丁前的政教关系》中,孙博士提到早期教会的罗马帝国与1949年后中国的政治情况是不同的。笔者曾补充到,其实不止政治状况不同,现在的中国教会与早期教会也是不同的。因为我们现在所谓的中国教会大部分是从欧美的底子来的(即以天主教和新教为主),在论述教会历史时,也是秉持一个欧美中心的教会史观,但早期的教会,尤其是指15世纪大航海时代之前的教会却非如此。(关于此点笔者的讲座《我信使徒的教会》已经论述,这里不再详述)

总的来说,笔者把大航海时代之前,宗教改革之前的教会称为传统教会,而之后多少受到改教思想影响而建立的教会称之为现代教会。可知,我们所谓的中国教会与大公,使徒的教会是有一定距离的,这不但体现在学术文献之严重不足(具体细节请见笔者文章《论在世俗大学之外建立学术阵营的必要性》和《我为何坚持做学术与教育》),而且也体现在教会传统之偏西方。故此,才有了笔者的文章《为何中国教会要回到大公传统?》,而在笔者看来,从学术文献的角度,回到大公传统的第一步就是做翻译。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坚实的翻译事工(包括编辑处理原始材料,找到好的校勘本等)做基础,对中国教会回到大公传统的讲论,乃至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比都是一场空谈。此外,一手材料编辑和翻译的不足也严重的限制了中文圈对传统教会的学术研究和了解。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从原文翻译,二翻的本子(即根据从原文翻译为现代文的译本译成中文的译本)难道不行吗?二翻的本子当然可以,但却是不足的。首先,一般来说,从原文翻译的本子更贴近原意,而二翻的本子已经经过了一翻之人的解读,故难以贴近原意。其次,二翻的本子学术性也不高。根据学术追根溯源的精神,能直接处理原始材料的是最高的,其次是直接处理一手材料的人(即通原文的人),再次是只能参考一翻译本的人(即不能通原文的人)。至于二翻的本子,一个学者是要慎重参考的(当然,他通原文的情况除外)。一位学者研究某个主题,他首先要会原文,如果有合适的一翻译本,则会加快他对该主题的研究;但他难以参考二翻的译本,因为二翻的译本学术性不如一翻的译本,而一翻的译本不如原文。

就目前笔者所知的教父中文译作,绝大部分都是二翻的本子(即大部分都是根据英译本或俄译本再翻过来的),这实在可惜。本平台的翻译事工就试图打破这种局面。

关于原文翻译方面的文章,笔者亦有以下几篇供参考:为何多个译本要比一个译本好如何判断一个译本的质量我导师马克西姆论翻译

呼召教父原文译者

想成为教父原文译者的要求如下。

必须的:
  1. 有原文翻译的异象(每天至少半小时委身于此)
  2. 基督徒的信仰
  3. 有极强的自学能力
最好有的:
  1. 学过原文(仅限于希腊文,叙利亚文或科普特语)
  2. 有现代文的翻译经验
  3. 有具体的教父著作想翻译

注:本培养计划不是古典语言课,而是成员自学为主,笔者每两周辅导一次,一次约45分钟。

施行细则如下:

成员按古典语言的掌握程度,分为两类。

第一类:凡没有学过原文初级语法的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习得。

一、您自学,加入我们培养计划的自学班

  1. 语言教材和词典由老师发放;
  2. 老师每两周规定阅读章节和完成练习;
  3. 老师每两周给所有成员安排一次45分钟的答疑。

理论上半年时间,成员学完全部基础语法,第一期报名将于2023年4月启动;第二期2023年10月启动。之后每隔6个月启动一次,以此类推。

二、您报名我们平台的圣经希腊语课程(两期,每期5次课,共十次课 [每次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涵盖95%基础语法)。此后学员可进入教父原文翻译兴趣班。

三、您报名其他平台的初级希腊语课程(学完95%语法的那种)。学成后,可申请加入教父原文翻译兴趣班。

第二类:凡学过原文初级语法的(无论您是报班学的还是自学的)进入教父原文翻译兴趣班

一、成员必须选择一部教父著作着手开始翻译
二、老师提供该著作的校勘本,手稿和一些二手材料
三、老师每两周进行一次45分钟的答疑,看成员翻译进度,修订成员译稿等
四、凡成员翻译表现优异的,经过修订编辑后,可在我们平台发表出来。

教父原文翻译兴趣班没有时限,只要正式通过,即可加入。凡坚持者,必有收获。

注:所有学员,凡中途放弃,无法坚持的,视为自动退出本培养计划。

报名要求:

1)提供简历;2)有中文作品或中文译作;3)需通过面谈。

倘若您符合以上“必须”的三项要求,有恒心和毅力,请扫码加笔者微信,或者您可以直接通过邮件联系: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

当然,若您觉得我们事工让您受益,有感动赞赏我们的事工或其中的某篇文章/讲座,也欢迎点击Donate.

礼仪与教规

按:东方教会历史留下了大量的礼仪和教规,其中礼仪多见于修院和教会使用的礼仪崇拜,信徒个人生活中,堪称是修士和信徒学习教会传统的教材以及灵性生活的基础(关于礼仪文献的类别,请点击这里);而教规多见于大公教会和地方会议的文献中,从中可以看出教会如何处理教会问题的法则的标准,堪称教规。所谓家有家法,国有国规,神的家当然也有教规。

注:若您找不到对应主题的文章,可通过网站右上角的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查找。若还是找不到,则可通过网站留言提问。我们会适时回答您的相关问题。谢谢。

试建立目录如下:

待续…..

若您有感动赞赏我们事工,请点击Donate

讲师团

亚略巴古学堂讲师简介

按:我们学堂讲师主要是指在我们平台开免费讲座以及收费讲座的讲师。按参与程度,可分为常驻讲师(开系列讲座,开课)和客座讲师(偶尔开讲座,不定期)。介绍如下:

常驻讲师:袁永甲

  • 方向:东方教会灵修以及景教
  •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SOAS 博士候选人
  • 2019-2021 波士顿学院神学硕士,主修叙利亚传统
  • 2015-2018 圣十字架希腊正教神学院,主攻希腊教父灵修精神

 

常驻讲师:Lydia Gore-Jones
  • 方向:第二圣殿文学,圣经,东正教
  • 圣安德烈希腊正教神学院讲师
  • 悉尼麦考瑞大学古代史学博士

 

 

 

常驻讲师:李洪德

  • 方向:教父学,俄罗斯宗教哲学
  • 埃克塞特大学博士候选人 (主修加帕多加三教父)
  • 伦敦大学硕士(主修俄罗斯宗教哲学文化)

 

 

持续更新中…

光从东方来改版通知

按:有不少读者反映,我们网站栏目不清晰,读者要获取信息时无从下手。故成此文,试对我们网站的栏目改版如下。

关于我们栏目会更新我们平台事工的主旨,方向,进度以及重要更新(比如这篇)

我们网站根据受众需求不同以及是否收费,将分为公开免费栏目和收费栏目。

公开免费栏目

公开免费栏目面向的是普罗大众,并且以视频为主导,文字材料为辅助,旗下主要栏目有三个:

一、学术讲座

学术讲座将邀请广大研究东方教会的基督徒学者开办免费讲座,并且根据讲员的研究方向,每个讲员的定位也会有不同。详情请见讲师团介绍。每次学术讲座之后,会提供油管,网盘,网站下载链接以及讲稿。讲座的课后问答环节将按主题归入期刊栏目下。

二、免费通识课

通识课隶属于亚略巴古学堂免费课程,主要分为教会历史课(东方教会角度)和圣经概览两类课程。目前教会历史第一课:耶稣为何来已经开了,欢迎大家了解。每次通识课后,会提供油管,网盘,网站下载链接以及讲稿。课后问答环节将按主题归入期刊栏目下。

三、主题期刊

主题期刊将以通俗易懂的油管短视频为主导,每次短视频会附上专文(两者精神一致,内容会稍有差异),音频以及视频。期刊主题将分为如下七类:1)灵修;2)神学;3)圣经;4)圣人传记与圣像;5)礼仪与教规;6)时政;7)历史其他。若读者还是无法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欢迎使用网站的搜索引擎或者通过网站给我们留言。

收费栏目

收费栏目主要面对有更深需求的读者,即读者出于兴趣,在某些主题上有更深入的需要,比如,对灵修主题,或者阅读教父原文著作,或者了解某个领域的学术前沿有兴趣。我们平台将从学术的角度开设两个栏目满足这类读者的需要。

一、亚略巴古学堂课程

学堂将开设有主题的专业课以及古典语言课来满足学员的需要。比如笔者开设的系列灵修类专业课,以及即将开设的希腊语或叙利亚语课。

二、会员制

会员制分为普通会员资深会员。订阅成为会员请见

设立普通会员的目的是为了对接我们的翻译事工。因为有部分读者想阅读教父原文翻译(全文)以及一些前沿学术信息,我们的翻译团队将以会员订阅的方式满足这部分读者的需求。

普通会员享受的权利如下:

  • 每周可直接阅读1-2篇原文译作全文:您将陆续读到《爱神集导读版》初译稿全文。叙利亚圣艾弗冷的《天堂之歌》、《巴西尔长会规(包括部分书信)》、《叙利亚教父灵修选集》也在翻译计划当中,笔者亦会陆续分享之。
  • 每两周获得部分学术文章译作(每2-4周完成一篇学术文章,视长短来定):我们有专业的译者翻译研究东方教会的著名学者的文章,前期我们平台将集中翻译笔者导师神父马克西姆•康斯塔斯 (Fr. Maximos Constas) 学术文章
  • 所有收费课程九折优惠
  • 加入会员群

资深会员享有的权利如下:

  • 享有普通会员的一切权利
  • 可免费我们网站亚略巴古学堂所开设的所有收费课程(即网络录播课)。
  • 对于讲师开的实时网络课程,享有5折优惠

 

当然,若您觉得我们事工让您受益,有感动赞赏我们的事工或其中的某篇文章/讲座,也欢迎点击Donate.

此外,我们保留记事随想栏目,主要是一些生活琐事,随想等小文。

光从东方来一周年记

by 阿甲

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

诗篇65:11

近几日一直想写一篇感恩之文,又不知从何下笔。只是觉得回顾过往,一股温暖在心里流淌,因为这一口气,几张口都是源自你的恩典。

我这一生在你面前犹如微尘,但你若愿意,请笑纳;我似乎无路可走,但你却逐渐向我显明前方的路;我似乎一无所有,却样样都有,并未有所缺乏;我时常挂虑,但借着祷告,你托住了我;六千九是我这两个月来心心念念的数字,然而,感恩的是,我竟然每晚都睡得着,我的妻儿都在身边,都健康平安。因此, 我要向你献上感恩。

今年最感恩的有三件事。第一件是我太太顺利找到一份全职工作;第二件我们光从东方来的事工越发清晰;第三件我成功升级为博士候选人。

我太太说,我学的这个方向是一片犄角旮旯之地,恐怕少有人感兴趣。回顾我过往所学,相对于国人而言,确实可以说是荒芜之地。我最初单纯是凭着自己个人兴趣而学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生活与信仰两极分化的问题。然而,走着走着,我发现自己进入了一片荒原,来到华人教会,没有办法跟弟兄姐妹分享我学的东西,有的甚至都没有听过东正教,也未知有尼西亚信经。他们惊呆的同时,也把我自己惊到了;我不知道是他们在世外桃源,还是我在世外桃源。能跟我聊得来的是班里的同学,我们用英语交流,但遇到一些跟我背景相关的议题时,他们也难以理解;能跟我用中文说这些东西,还聊得津津有味的,实在难以找到了。

记得几年前在波士顿时,我们北京教会的一位牧者来看望我们,他跟我说,阿甲,你走了一条孤独的路,如果你申博,你会更加孤独。他说得没错。我是孤独的,确实难以找个人聊这些;但我其实也不孤独,在翻译的时候,有教父们与我说话;在祈祷时,有主与我说话;妻儿在身边时,我们会交流,虽然较少地聊到这些层面。

感谢主,赐我一位贤惠的妻子。我的妻子是伟大的,如果将来我配得什么冠冕,我的妻子会加倍的配得。她一路陪我走来,历经各种生活的艰难,却始终支持我做的事。

感谢主,让我在去年这个时候开办光从东方来网站,开亚略巴古学堂。不然,我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人对此感兴趣,又有多少人心灵饥饿,找不到合宜的灵粮。那个时候,我莽莽撞撞的,不知道这些事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我只是想着把前些年的一些随想和心得分享出来,出人意外的是,有不少人对此感兴趣。

感谢主,借着众同工和读者的建议,我们事工的方向越来越清晰(具体请参见关于我们)。感谢主,让我们在2022年11月开始开讲座,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赏赞。

感谢主,我开班时有学员;我写博文时,有读者关注,支持和赏赞;这里特别感艾莉姐妹主动请缨,承担我译作和其他一些文章的编辑工作,使得译文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感谢所有弟兄姐妹为我以及我的事工献上的代祷,支持和赏赞。

感谢主,在我授课,写文章的同时,收到学员和读者建议和回馈,我自己也从中学习良多。

感谢主。因着你们的关注,支持,转发和赏赞,让我明白这条路是可以走下去的。我不再孤单,我希望有更多人借着这个事工,能进入内心的,看不见的天国,在那里与主相交。

诚然,当今世界的世俗化,战争等灾难与内心天国的荒芜有关。让我们起来,背起主的十字架,走内心这条窄路。

正如一位神父所言:“主让人充满教会,我们的任务是以祈祷充满内心的教堂。我们不但要留意周遭的世界,也要留意内心的世界,那是基督的世界。这很重要,因为这两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着的。如果我们心里平安,那么我们的外在世界也会发生变化。”这位神父的话与步书的作者不谋而合。

若您有感动赞赏我们事工,请点击Donate

About US

About the Name: The Light Comes From the East 光从东方来

ex oriente lux is a Latin phrase, meaning the sun raising from the east. Our aim is to introduce the eastern churches to the Chinese audience. From a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the eastern churches primarily includes the Orthodox churches (Greek, Russian, Romanian and so on), Syriac churches, Coptic churches, Armenian churches, Ethiopian churches, and even Chinese churches (since it is located in East Asia).

Our Vision

First, We take a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approach——that is the perspective of eastern churches.

Second, academic research is our means and foundation, but it is not our purpose. Our purpose is to pleasing God in our real life.

Third, Our purpose is mainly to introduce the tradition of the eastern churches to Chinese audience through translations and academic lectures.

Fourth, our co-workers and scholars should be Christians. All of them have the basic methodology of “building the house on the rock” (cf. Matt. 7:24-27).

https://mapsontheweb.zoom-maps.com/post/186163227495/early-divisions-of-christianity-this-map-indicates.

We have four free and public projects for the general Chinese audience

First, Free and Public lectures ( the most important one): we will invite the Christian scholars, bishops and monks to offer lectures for Chinese audience. We will offer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for English speaking scholars, for example, Dr. Dimitri On Paideia

Second,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Areopagus Workshop: that is the Church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astern churches) and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the Bible. 

Third, the excerpts of the tranlations of Patristic fathers from their  original language: including the first draft of Philokalia introduction (《爱神集导读版》), The Long Rules of St. Basil, The Hymns On Paradise by St. Ephrem the Syrian. Plus some translatoins of secondary sources:

Fourth, The blogs and short videos for general Chinese audieance. we catagorized as following seven themes: 1) spirituality; 2) theology; 3) Bible; 4) Biographies of saints and icons; 5) Liturgy and Church Canons; 6) History; 7) Others. 

We have two charged projects for Pro-Chinese audience

First, the professional classes and language classes of Areopagus Workshop

For example, Philokalia introdcution class, the Saying of desert fathers: an introduction class. the elementary Greek, the Intermediate Greek.

Second, the membership for Chinese who are willing to dive deeper. 

We offer following services for the subscribers: 

  • We will offer our tranlsatoins (full-text) of patristic works and moder studies weekly to our subscribers.
  • We will offer discount or free of charges to our paid-classes. 
  • We will bulid a group to serve our subscribers. 

If  Christan scholars, Parishes, Bishops, Monks and Priests are interested in having a lectures to Chinese audience, please let us know through this email: 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

If you want to make a donation for our ministries, please click here.

About me

Yongjia Yuan (for more details see here
  • 2021-2024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MPhil/PhD Candidate
  • 2019-2021                      Boston College School of Theology and Ministry, MTS (Syriac Christianity)
  • 2017-2018                      Hellenic College Holy Cross, ThM (Greek Patristic Spirituality)
  • 2015-2017                      Hellenic College Holy Cross, MTS (Christianity and History)

Donate

感谢您赞赏光从东方来的事工。关于我们事工的整体介绍,请参见关于我们 (About us) 。

We thank your donation for our project. About us in English, please see.

请您在在付款时注明是给“某篇博文,或译作或讲座”(我们会把这笔奉献直接给作者,译者或讲员);还是给“光从东方来”的整体事工的(主要用于事工的基本运营费)。感谢您的赏赞。

You can refer your donations to a specific article, or translation or lecture, we will transfer the money directly to the author, or translator, or scholar; Or you can transfer your donations to our project (for our basic operating expenses. Thanks for your donation.

如果您想长期奉献我们的事工,或者与笔者保持联系,请扫码笔者的微信(注:笔者微信不能收款,若要奉献请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 Donate through Paypal or bank cards (Paypal或银行卡快捷捐赠 )

手机直接扫描下方的QR Code更方便,您亦可Click to donate (点击此处捐赠) Pleas scan the QR Code below.

2) Donate through Wechat (通过微信捐赠)

微信用户可以扫描下边的微信QR码捐赠。

3) Donate through Alipay (通过支付宝捐赠)

支付宝用户可以扫下面的支付宝码捐赠

新年愿望 || 以翻译、授课和写作养家

前两天准备年夜饭,席间,我与妻子干杯说:“求主保守我们今年全家健康平安,并且发大财。” 这是我自出国以来头一遭,新年愿望竟然是发财。与其说发财,不如说是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养家,我知道这就是上帝给我的带领。现在这点更加清晰,就是:如果上帝乐意,我将以翻译、授课和写作来养家。

2015年,我出国读神学时,我家人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我在国外学什么,因为他们认为:读这个有什么用,又赚不了钱。在读神学这几年,我好些时候在犹豫,我是不是选错了职业。因为俗话说得好,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站在现今的行情,我真是入“错了行”,我应该选个编程什么的,这样毕业出来肯定能找个工作。

我从圣十字架神学院毕业后,也曾尝试过在教会里服侍,然而几年下来,我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最开始就选错了学校,我的出生“不正”。这就像金庸武侠小说里,一个华山派的弟子突然来到少林寺要求出家做个和尚。因此,我对这条路并不抱任何希望,并且我也从未感到神呼召我要去做全职侍奉。

在我们来伦敦之前,有不少弟兄姐妹担心我们的生计。有的建议我去当助教,有的建议我去打工,我自己也甚至想过开出租车,当司机,学个管工什么的。然而,自从我上次我分享我在餐馆打工以后,有两位弟兄姐妹建议我还是做自己的专行。我想他们说得有道理,说不定是上帝的带领。

于是,我在去年12月开“光从东方来”网站,那段时间,由于太太在上班,我无法出去打工,只能在家带娃,我就争取每天写一篇博文。首先,我把自己这些年的一些心得感想和译作节选分享出来,结果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真的有不少人对东方教会传统感兴趣。原来,上帝要我把自己掰开,把这些年所得分享出来,当我这样做时,他就借着读者的代祷、转发,赏赞,学堂的学员来供应我。

我以前还以为,我读这个没有用,我所学的这个世代并不需要。然而,我错了。我所学的并不是没有用,而是人们不知道它,更别提对它的需要了。以我所学的材料来看,早期教会的心祷默观传统正是这个世代极其需要的。如果一百多年前一位西方学者提出的丝绸之路的概念在当今中国能产生如此大的反响,那么东方教会的清心圣祷传统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复兴整个中国人的灵性状态。试问,面对现今社会道德堕落,官员腐化,教会世俗化,还有什么比清心圣祷的传统更对症的药吗?难道儒释道给国人开出了什么好药方吗?

有人说,我这是一条新路,又有人说,我是在拓荒。是的,这条路是首先从心里,从我们的观念意识中铺开的,这个荒也是从那里开垦的。这个领域无关乎经济效益,投资,赚钱,乃在乎公义、圣洁和良善,在乎与主相亲,在乎让心灵回家,与上帝密契。这是一条走入内心的路,因为在那里我们遇见上帝,在那里,我们得着力量对抗这个世代的腐化和堕落。这就是笔者所说的静观之路。

中国教会迈向大公传统的第一步——翻译研究早期教会文献

封面图:拆的可不只是十字架

本文是《为何中国教会要回到大公传统》的续篇,本文要回答的就是中国教会迈向大公传统的第一步是什么?答案就是:在学术上,从原文阅读,翻译和研究早期文献。

为何是在学术研究上,而不是直接走静观之路呢?(请读笔者专文《学术的有限性,兼论静观之路的必要性》)

这个不难回答,因为学术翻译研究是给静观之路打材料基础的。以我们现在谈的灵修,操练敬虔为例,简直可以用一团乱象来形容,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各个教会有各个教会的理解,有些教会把灵修看成是说方言,医治赶鬼,有些教会将灵修单纯地等同于读经祷告。

因此,除非借着翻译研究早期教会文献给静观之路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我们所说的“静观之路”只是各说各话了。若有教派站出来说,它就是大公教会,并持有大公传统,那么至少也要拿点东西出来证明,不然怎能服众呢?所以,那些声称自己教派是大公教会的人更该殷勤从事翻译研究早期教会文献的任务。

笔者对早期教父的爱是从读橡树出版的一系列书开始的,尤其是圣巴西尔《论创世六日》,神学家格列高利《神学讲演录》,阿塔纳修《论道成肉身》。感动我的不仅是他们的思想,更是文字下面清晰可见的灵性,虽然相隔上千年,我却觉得他们无形地牧养了我。是他们的灵性埋下了我打算从原文翻译希腊教父著作的种子。如果教父们的灵性是海,那我只想借着翻译取一小杯水,以解我心之饥渴。

这种从原文阅读并翻译教父著作的渴望带领我到圣十字架神学院学习,进而从希腊教父拓展到叙利亚教父,甚至景教研究;也正是这种渴望告诉了我中国教会迈向大公传统的第一步的答案:从原文阅读、翻译并研究早期教会文献。[1] 笔者列举三条理由来论证此点。

首先、大公传统不等同于圣经研究,更见于早期教会文献,尤其是早期东方教会文献

何为大公传统?我已发文《再论圣经与大公传统》、《论对唯独圣经的误解和误用》和《教会、圣经与大公传统》中做了一些反思和谈论。现笔者总结如下:

如果把大公传统比喻为一个人的话,那么那不可见的圣父、圣子、圣灵(尤其是圣灵,因为五旬节降临了,我们应许受圣灵)三位一体在教会内的工作就是它的灵魂,而其心脏的两个心房就是圣礼(主要指洗礼、圣餐礼,包括傅油礼)和圣经,然后由此延伸出躯干、头脑、四肢等。具体而言,就是大公会议信经,决议和教规;地方会议(后来教会都认同的)决议和教规;教父众口一词的教导;灵修传统及文献、教规和礼仪文本(甚至包括圣徒传记,纪念日等)。

在这些大公传统的文献中,东方教会在会议决议、礼仪、灵修和教父文献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多是从东方教会开始的(这也是笔者取网站名为“光从东方来”的原因之一)。

然而与之相对比的学术状况而言。基督徒学者中(似乎是因着唯独圣经中正确解经的顾虑)出现了一大批研究圣经、改教时期的学者(亦包括一些研究中国教会的学者),但研究早期教会历史的比例偏少。在非基督徒学者中,多是从哲学宗教的角度来研究教会历史,他们的研究偏重于西方教会,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教父,比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对于笔者所涉猎的早期东方教会历史和景教研究,却不多见。

其次,不从翻译和研究早期教会文献开始,我们对大公传统的追寻将毫无根据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对一手材料的翻译和研究,谈回到大公传统是没有根据的。虽然对前沿学术的研究和翻译也很有必要,但从学术追根溯源的精神看,我们必须达到从原文阅读、翻译、研究的地步,才能为大公传统的追寻找到切实的材料基础。

最后,环境的艰难恰恰表明中国教会必须迈出这第一步,才能看到未来

现今中国教会的艰难是不言而喻的,面临着在学术、出版、教育、社会公共领域等的全面萎缩和不友好状态,可以说中国教会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在笔者看来,这个考验正是中国教会能否回到大公传统,从其中汲取力量得以站立得稳。如果中国教会是浪子,那么,现在是回家的时候了。

比如说使徒时期的殉道精神和之后延续的修道主义精神恰恰是中国教会所缺,用以对抗世俗化的灵性资源;大公会议的决议,教父们众口一词的教导也能给中国教会力量去对抗各类异端和“个人化”解经的倾向;教会留下的礼仪文献能为教会平信徒提供灵性生活的指南,帮助他们养成虔诚生活的习惯;教会留下的教规抑制教会分裂的趋势。所有这些资源都能在灵性上,教义上,礼仪上和外在面貌上给中国教会力量,向下扎根,向上结果,真正形成一个整体的见证和风貌。

为何是早期教会文献?早期教会文献包括哪些?

早期教会文献是离根源更近,也是最少受争议的文献,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宗派之分。并且对大公传统的追求,也应该是从耶稣基督开始,从地区上向外延伸,从时间上往后走,不拘他们操什么语言,是否在罗马境内,都一视同仁地学习他们的语言,阅读翻译他们的文献,了解他们的思想。

按笔者理解,我们应该从使徒时期开始(圣经的学者已有不少研究),然后按语言分为三大传统:

  • 希腊传统走到8-9世纪,约到认信者马克西姆,大马士革的约翰时期。
  • 拉丁传统走到9-10世纪,甚至追溯到经院哲学兴起之前。
  • 叙利亚传统走到7-8世纪,以叙利亚的圣以撒为代表。

至于其他传统,如科普特传统,亚美尼亚传统,埃塞俄比亚,保加利亚传统,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圣统可以放到第二步去研究和翻译。当然,目前就俄罗斯圣统而言,国内已有学者涉猎,笔者不再详述。

[1] 关于中国教会为何要回到大公传统,以及阻碍中国教会回到大公传统的两大障碍:君士坦丁之后教会堕落说和教派的门户之见,请参见笔者专文《为何中国教会要回到大公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