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爱神集》导读

爱神集 尼克弗罗 论警醒与守卫心灵 连载二

修士尼克弗罗
(Nikiphoros the Monk)
《论警醒与守卫心灵》
袁永甲译
唐艾莉编辑
译者按:修士尼克弗罗活动于十二至十三世纪,出生于意大利,最初是天主教徒,后转宗成为东正教徒,并在圣山阿索斯成为修士。因受很多初学者问询心祷的事宜,遂写下《论警醒与守卫心灵》,从此该篇流传开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论警醒与守卫心灵》是尼哥底母《爱神集》编目可追溯的原型,是引发格列高利的帕拉玛为静修主义争辩的导火索,是了解《爱神集》精髓的最佳入门读物,对东正教灵修传统的影响极为深远。从他建议的操练方式——吸气入心以使心灵不止息地默念耶稣祷文来看,以心为中心的人论是跃然纸上的,而这一点似乎被现今学界所忽视,甚至克里斯托•维尔也认为《爱神集》基本上是艾瓦格瑞-认信者马克西姆系的 [1],这显然有失偏颇。此文的节选版请见这里。本文包含连载一。

凡例

本文翻译自:

希腊版: Nicodemos of The Holy Mountain and St. Makarios of Corinth eds., Φιλοκαλία τῶν ἱερῶν νηπτικῶν: ἐνερανισθεῖσα παρὰ τῶν ἁγίων καὶ θεοφόρων πατέρων, 3rd ed., vols.4 (Athens: Aster-Papademetriou, 1961), 17-28.
英译本: Nicodemos of the Holy Mountain and St Makarios of Corinth eds., Philokalia: Comple...

此为会员专享文章,每周更新灵粮。若您想阅读全文,欢迎订阅会员。如果日用饮食是滋养身体,订阅网飞是享受视听,那愿此事工能滋养您的灵魂。感谢您赏赞,支持我们的翻译事工。

圣马可 论灵律 40-49节译作分享 by 唐艾莉译

克修者马可 《论灵律》译作节选

翻译:唐艾莉

修订:阿甲

介绍:

克修者马可 (Mark the Ascetic)——也称马可,隐修士马可——的生平知之甚少。圣尼哥底母认为他是5世纪初的修士。就像他同时代的圣尼罗(St Neilos),他可能是金口约翰的门徒,但这在学界还未成定论。根据他的《致尼古拉斯的信the Letter to Nicolas the Solitary》,马可在他成为亚细亚的安其拉(Ankyra /Ankara)修院的监督之前,曾在沙漠地区隐修(有可能是巴列斯坦和埃及地区)。除了《爱神集》的三部著作(《论灵律On the Spiritual Law》《论那些靠行为称义的人On Those who Think that They are Made Righteous by Works》《致尼古拉斯的信the Letter to Nicolas the Solitary》)外,马可还写了6篇论文,其中最重要的是《论洗礼 on baptism》,《论忏悔 on repentance》,《驳聂斯托留 against Nestorios》。他的灵性教导特别反对当时的叙利亚祈祷派异端,他十分强调洗礼的恩典。在东正教,圣马可的纪念日是3月5日。[1]

如今马可的著作已经出现了校勘本:Durand, Georges-Matthieu de. Traités / Marc le Moine ; introduction, texte critique, traduction, notes et index par Georges-Matthieu de Durand. Paris: Cerf, 1999.

凡例

  • 本文译自:
    • 希腊文:Durand, Georges-Matthieu de. Traités / Marc le Moine ; introduction, texte critique, traduction, notes et index par Georges-Matthieu de Durand. (Paris: Cerf, 1999), 86-98. (参考了其中法文译本)
    • 参考英译本:Palmer, G. E. H. et al. The Philokalia : the Complete Text,1 (London ; Boston: Faber and Faber, 1979), 113.
  • 本译作分享系艾莉姐妹翻译,阿甲修订而成。介绍,凡例,按语系阿甲所加。
  • 版权声明:若有媒体或自媒体考虑转载本译作,需获得本译者授权,请通过网站平台回复,或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 []系译者所加,以明确句子意思。 ()会附上希腊原文,或英文原文。若有译者按语,会加按字。
  • 圣经新约出处按和合本引用,但会酌情参考思高本,或根据希腊原文直译。 旧约引用一律按七十士译本翻译,因此不参考和合本。

 

正文

40

诸善皆由上帝肇始

犹如白日的光明源自太阳。 

41

你行善的时候,要记得主的话:“离了我,你们不能做任何事。”(约 1 5:5).

42

患难造就美德

纵情享乐和虚荣铸成邪恶。

43

受冤屈的脱免了罪

他将照着患难的程度,找到相应的帮助。

44

人怀信于基督的赏报

就会忍受和这信心相称的一切不公。

45

为人的不义祈祷,就击溃了魔鬼

对抗不义之人,反为魔鬼所伤。

46

[被]人冒犯强如[被]魔鬼试探

但讨上帝喜悦之人,胜过了这两者。

47

所有美德皆隐秘地从神而来

它又隐秘地避开那些忘恩负义和愚昧之人。

48

邪欲的尽头是禁忌之乐

属灵恩典的尽头是美德

善激发善,恶刺激恶[2]

49

毁谤中伤心灵

忍受非难,[为心灵]带来洁净

节选完 继续阅读圣马可 论灵律 40-49节译作分享 by 唐艾莉译

圣山的尼哥底母 灵修建议手册《第十章》连载完(包括一二三)

圣山的尼哥底母
灵修建议手册《第十章》
守卫心神与心
袁永甲译
唐艾莉编辑
 按:本连载部分内容见于尼哥底母以心为中心的人论。本文连载三次,已经连载完。

凡例

本文翻译自:

希腊版:Νικοδημου Του Αγιορειτου, Συμβουλευτικον Εγχειριδιον: Περι Φγλακης Των Πεντε Αισθησεων (Athens: Εκδοσεις Ο Αγιος Νικοδημος, 1950), 108-33.
英译本: Nicodemus, the Hagiorite, Saint, A Handbook of Spiritual Counsel, translated by Peter Chamberas,  (New York: Paulist Press, 1989), 153-172.

此版感谢唐艾莉姐妹第二次编辑,译者修订而成,是《爱神集》导读课的初译稿。一切错误都归于译者,也欢迎会员参与译本完善过程,以期早日出版。
版权申明:此译本仅做学员个人学习使用,不得分享与他人或上传到网络。如要引用其中中译,可按以下格式:袁永甲译,《爱神集》导读版,灵修建议手册《第十章》(会员制初译稿_年_月日),附上网页链接。
[]系译者所加,以明确句子意思。
()会附上希腊原文,或英文原文。若有译者按语,会加按字。
圣经新约出处按和合本引用,但会酌情参考思高本,或根据希腊原文直译。
旧约引用一律按七十士译本翻译,因此不参考和合本

 
正文 连载一
 

圣山尼哥底母《灵修建议手册》第十章

守卫心神与心

 

人当守卫心灵免于邪念,更甚于守卫感官免于有害的对象

 你已经学习了如何守卫外在的感官和内在想象力的感觉[1]了吗?那么,现在该学习如何守卫你的心免于情欲和邪念了。因为,如我们起初所言,心是心灵——或说是灵魂——神秘、隐藏的内室。正如圣思科尼提克(Συγκλητική  Syngletike)所言,沉船有两个原因,或由于外面的海浪,或因为船舱漏水。照样,灵魂或被外在的感官事物所伤害,或被内心涌出的邪念和情欲伤害,导致沉沦。因此,我们必须留意,既守卫感官免于享乐、有害的对象,同时也守卫心灵免于邪念和情欲。

我们已经说过,船有时因外面风浪而倾覆,有时因舱底的漏水而沉没。照样,我们的沉沦,有时因外在的罪行,有时因心里的邪念。因此,我们必须既守卫外面风浪的攻击,又要防备心中的邪念。我们必须时刻警醒,免于邪念。然而,我们必须警惕心中的邪念和情欲对心灵的戕害,更甚于外在事物对感官对象的伤害。因为,通常是当水手们睡觉时, 船就在平静的海面不幸沉没,因为他们疏忽了舱底的漏水。照样,由于没有警惕邪念,人就落入恶行和灭亡中。正如这位圣斯科尼提克所言:“因此,心智 (την διάνοιαν) 必须更加辛苦地防备邪念,变成能拯救的守卫[2]者 ”。我们都知道,车轮有一个圆心,而所有连接到车轮圆周的辐条,都是从圆心开始、也回到圆心,最后在那里汇合成一点。照样,人心就像这圆心,在那里所有的感觉、身体的力量和灵魂的活力都汇聚于心。心就是中心,它有三个层面,是自然 (φυσικόν),超自然,反自然的中心。

 

心是自然的中心,灵魂的本质 (οὐσία) 在心里被发现

心是自然的中心,因为在众器官中,心是首先形成的。如大巴西尔所言:“在造动物时,心是依本性首先形成的,它是动物本性的根基,又是动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因此,身体围绕着它们的心,从周围开始编织、混合,这样,动物的丰富的多样性就形成了。”[3]医生也都知道,心位于胸间,稍偏向左侧。如此,我们可以说,心,由于它本身的感觉和所处的位置,在整个身体中有着核心作用。因此,心不仅是众器官中最早形成的,也是最后才停止工作的。心是一切身体本性的力量,即生发,营养,成长,生命,感觉,情绪 (θυμικῆς),欲望和其他的根基、开端和源泉;类似地,心也是一切灵魂本性力量,即心智,理性和意志(τῆς νοερᾶς, τῆς λογιστικῆς, καί τῆς θελητικῆς)的中心。灵魂的本质,是肉体的内在样式 (εἶδος)。它不像器皿般被肉体包含,因为它是非形体的。但就它处于哪个器官或承载体而言(έν όργάνω καί όχήματι),在心的最核心处可以发现它。在那里,它蒙净化;在那里,有最纯洁的灵。那里亦是心灵和身体的中介。[4](按:心灵,按大玛卡里奥(Makarios)和圣帖撒罗尼迦的格里高利所说,也称为生命力,自然之光或神魂)。

其他教父和许多更晚近的神学家,尤其是圣科瑞斯(Κορέσιον)也称,心神的本质和能力并非存在于头脑这个器官,而仅仅是是体现于头脑中,正如我们一开始所说的。不必理会晚近的医生和哲学家的说法,他们说,灵魂的本质在头脑里,在头脑的松果体 (κωνάριον) 中。这种说法,就好像有人说,树的生长力不源自于树根,而是源自于枝干和果实。圣经和圣教父的教导要比一般人的教导更真实。

近期,一位有德性的哲学家关于心的教导最为合宜,他的观点虽尚未出版,却是可佩服的,尤其是关于心的功能:“心,作为第一个形成的器官和生命之根源,由于它奇妙的活动,它也成为了欲望的器官,情欲和情绪的解释者。大海会自然地接受适量的、被称为潮汐的水流,通过涨潮和退潮的运动,以获得休息,好像婴儿(安眠于)摇篮中。但当寒冷的北风或温暖的南风吹来,它就不再安分,而是倏忽来倏忽去,有时升到天空中,有时落入深渊里。同样的,天命也将这永久的、本性的活动,按照人的合成[5],赐给心。心便以无数次的扩张和收缩,用以交换呼吸,将生气散布全身。而心一旦被情欲的风搅扰,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扩张和收缩,改变了本性活动的尺度,进而改变感觉。心的变化有多少,情绪 (παθῶν) 的起伏就有多少。”

从上显而易见,念头牵动灵魂,然后,灵魂牵动心。前者属于本性活动,后者属于道德上的活动。如果心的活动像时钟一般,能通过胸部——如同通过一块透明的水晶一般被看见,这将是最动人的景象:当它 (ἡ κατάληψις) 碰到一个可爱的事物,就满心欢喜地扩张,奔跑着前往接受;当碰到一个可恨的事物,就全面收缩着退却,逃避。极度开心时,心欢喜跳动;悲伤痛苦时,心收缩下沉;发怒时,心血沸腾涌动;惧怕时,心便僵硬、挣扎、颤动。舵是船上最小的部分,但它每一个微小的运动,就能驱使整个船大幅度的左右转动;类似地,心的每一个微小运动,作为身体的中心,亦能驱使周围乃至全身大幅度的运动:那些甜蜜的微笑,紧紧的拥抱,是人对好友的回答;当看到不喜欢、可憎的事,就表达厌恶,从它面前转离;开心时就拍手跳跃;忧伤时就发出悲叹;愤怒时血气上涌,怒目圆睁,咬牙低吼;恐惧时脸色发冷灰白,浑身颤抖。这一切都是内心活动造成的身体反应:中心的活动是微小的,但周围身体的回响却很大。

 

心是超自然的中心

心是超自然的中心,因为上帝超自然的恩典通过洗礼降居心中;这心如同它的宝座。圣经首先见证了这点,主说:“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 (按:ἐντὸς  字面意思为里面,但这里显然是指心里。 路 17:21)。”圣保罗说:“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 (罗5:5) 。”又说:“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你们(原文作我们)的心,呼叫‘阿爸,父’。 (加 4:6)”又一处说:“求他按着他丰盛的荣耀,借着他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 。(弗 3:16-17)”。

圣教父们也一同见证圣经的教导。大圣玛卡里奥(Macarius)说:“心统领百体,一旦恩典进入心田,它就统领一切念头和肢体,因为心神和一切灵魂的念虑都在那里。”(参:Homily 15, 203)圣以撒写道:“如果你圣洁,就看见天堂在你心。你将亲自看见天使和他们的光,以及他们的主与他们在一起。”又说:“寻求进入你的内室,你将看见天堂的内室,因为两者是一个。”圣迪亚多西(διάδοχος)说:“我从圣经和心灵的灵性感受知道,在受洗之前,恩典外在地督促灵魂向善,而撒旦潜伏在心灵深处;但在受洗重生之后,撒旦被放逐,恩典进入心中。”请看格列高利的帕拉玛解释大圣玛卡里奥的话:“ 我们必须查看那里,是否有恩典刻下了圣灵的律法。”“那里”是哪里呢?他回答道,“那里是统领百体之地,那里是恩典的宝座,那里是心神和灵魂一切念虑的出现之处”。显然,“那里”就是心里。这是众教父,尤其是谈论警醒的教父,所公认的。

 

心是反自然的中心 

心是荒芜的[6]、反自然的中心。因为一切违反本性的情欲;一切的亵渎、骄傲、羞耻和邪念;一切邪恶的情欲、倾向、欲望、[对情欲的]爱恋和顺从 (συγκαταθέσεις)——即我们先入为主 (ἐφθάσαμεν),从这个世上接受的事物,都在心里诞生,也在心里被发现。如卡里斯托 (Κάλλιστος, kallistos) 所说,这一切的邪恶,遮盖了我们受洗时领受的神圣恩典,如同灰尘遮掩了火花。在心中,存有一切罪恶的根源,它违背着人的本性。这根源,令我们在受洗之后,仍产生邪念,并产生我们现正在做、也想做的一切之恶行;在心中,有撒旦。虽然它并非居于核心处 (因为如圣迪亚多西 (Διάδοχος Diadochos) 上面所说的),而是居于心灵的表面,围绕着心灵。又如圣迪亚多西说的,撒旦用肉体的愚钝[7],肉体的享乐,以及各样的欲望熏陶心神。然后,通过天然的理性对人心说话,注入一切情欲的、不合宜的念头。

圣经见证了这点。造众人心的主教导说:“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毁谤,这都是污秽人的 (太 15:19-20)。”又说:“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按神学家格列高利,就是神圣泉水干枯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却寻不着。于是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到了,就看见里面空闲,打扫干净,修饰好了。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按神学家格列高利,就是说更多更大的力量),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这邪恶的世代,也要如此。 (太 12:43-45)” 听到了吗?他说,“进入并居...

此文是会员专享文章,若您想阅读全文,欢迎订阅会员。感谢您赏赞,支持我们的翻译和教育事工。

爱神集序言连载二(完)

圣山的尼哥底母
《爱神集》序言
袁永甲译
唐艾莉编辑
按:此文为会员专享文章,笔者将陆续分享《爱神集》初译稿全文给会员。此篇尼哥底母写的《爱神集》序言的第二篇连载,上一篇连载以及凡例等信息请见这里。所有文章将以连载的方式每周分享一部分,直到分享完。正常来说,《爱神集》每周将分享2500-3500字的内容。

正文

他们催促我们所有人从事这最有益的操练。但现在,我心中悲叹,这悲叹几乎打断了我的言语。因我听闻,凡教导(按狄奥尼修斯所说)真圣洁、光照和“完全工作”的书,以及其他被众教父称之为“警醒”的著作, 连同那些必须有的 [步骤] ,以及那些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具体方法, 都贯穿着...

这是一篇会员专享文章。若您有兴趣阅读全文,欢迎订阅会员

爱神集序言连载一

圣山的尼哥底母
《爱神集》序言
袁永甲译
唐艾莉编辑
按:此文为会员专享文章,笔者将陆续分享《爱神集》初译稿全文给会员。这篇是第一篇:尼哥底母写的《爱神集》序言。所有文章将以连载的方式每周分享一部分,直到分享完。正常来说,《爱神集》每周将分享2500-3500字的内容。

凡例:

此版翻译自: Nicodemos of The Holy Mountain and St. Makarios of Corinth eds., Φιλοκα...

这是一篇会员专享文章。若您有兴趣阅读全文,欢迎订阅会员

西奈的格列高利 《恩典与错谬的十条标记》节选

西奈的格列高利 《恩典与错谬的十条标记》

袁永甲译;唐艾莉编辑

按:西奈的格列高利 St Gregory of Sinai (c. 1265-1346) 与圣帕拉玛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如果说圣帕拉玛的主要贡献在于为静修主义辩护,那么西奈的格列高利则是一位使心祷默观传统的影响达到国际化的人。他一生足迹遍及西奈山,巴列斯坦,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地区,深刻地影响了斯拉夫,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民族。

1265年,他出生于亚细亚 (Asia Minor), 早年被突厥人(Turkish)俘获做奴隶,后被当地基督徒赎回,在塞浦路斯(Cyprus)在那里跟随一位隐居修士。此后,他来到西奈山,进入圣凯瑟琳(St Catherine)修院成为 Little Schema (成为修士的第二步)。几年后,他离开去去耶路撒冷朝圣,又航海去克里特岛,在那里遇见一位神师阿瑟纽(Arsenios)传授心祷(从操练美德Praxis到默观Theoria)。之后,他去了阿索斯圣山(大约1300-25),期间走遍山间找心祷的内容,他认为隐修小室好过大修院,最终在马果拉(Magoula), 菲洛希奥(Philotheou)修院附近定居,吸引了一大批门徒。

1325年,在突厥入侵威胁下,离开圣山,来到保加利亚(Bulgaria)的海岸Sozopolis。后于1332-5年又回到阿索斯山。由于再次受到突厥人入侵,去了保加利亚的帕罗里亚(Paroria),在那里受到了, 保加利亚国王伊凡•亚历山大的庇护,度过晚年,在那里接见斯拉夫(Slav)和塞尔维亚等皇族。1346年荣归天家。

凡例:

  • 参考版本:
    • 希腊文:St. Nicodemos of The Holy Mountain and St. Makarios of Corinth eds., Φιλοκαλία τῶν ἱερῶν νηπτικῶν: ἐνερανισθεῖσα παρὰ τῶν ἁγίων καὶ θεοφόρων πατέρων, 3rd ed., vols.4 (Athens: Aster-Papademetriou, 1961), 17-28. (等于Patrologia Graeca 150 (栏1304-12) ,下载地址请见:https://books.google.co.uk/books?id=24jYAAAAMAAJ&redir_esc=y
    • 参考英译本:St. Nicodemos of the Holy Mountain and St Makarios of Corinth eds., Philokalia: Complete Text. Edited by and Translated by Palmer G. E. H., Sherrard Philip and Ware Kallistos, vols.4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995), 257-262.
  • 此版感谢艾莉姐妹编辑,译者稍作修订而成,算是《爱神集》导读课的初译稿。一切 错误都归于译者,也欢迎学员参与译本完善过程,以期早日出版。
  • 版权申明:若有媒体或自媒体考虑转载本译作,请尽可能在对作品进行核实与反思后,可通过网站平台回复,或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  []系译者所加,以明确句子意思。 ()会附上希腊原文,或英文原文。若有译者按语,会加按字。
  • 圣经新约出处按和合本引用,但会酌情参考思高本,或根据希腊原文直译。 旧约引用一律按七十士译本翻译,因此不参考和合本。

正文

8. 每个初学者都要经历两股能量的运作,它们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心里运行:一种源自恩典,一种源自欺骗。修行者圣马可见证了这点,他说:“有一股圣灵的能量,一股撒旦的能量,属灵的婴孩不能分辨它们。”再者,这些能量能产生三种火热,一种源于圣灵,一种源于欺骗或罪,一种源于热血沸腾,这最后一种被利比亚的圣萨拉斯 (St Thalassios the Libyan Ἀφρικανός Θαλάσσιος) 称为:体质 (κρᾶσιν) [1]——这需要通过适当的节制来协调和平衡。

9. 恩典的能量是一股伴随着喜乐的,欢欣的,在心中燃烧的圣灵之火。它稳固,温暖,净化灵魂,短暂地止息邪念,治死肉欲的冲动。它的标志和果子——已证实其真实性——是眼泪、痛悔、谦卑、节制、静默、忍耐、谦虚自隐[2]、以及类似的标记,这些都是圣灵同在的不容置疑的标志。

(节选完)


[1] 指身心的气质,这里即体质。

[2] τό κρύπτεσθαι,这里特指自我隐藏,含有谦逊,不出风头的意思

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奉献支持,您可以注明这笔赏赞是给这篇博文的还是支持“光从东方来”整体事工的。请使用以下二维码。

圣帕拉玛 为静修士辩护文1.2 节选

圣帕拉玛 为静修士辩护文1.2

翻译:袁永甲

编辑:唐艾莉

Monastery of Vatopaidi (Mount Athos – Greece) 

按:阿索斯山最重要的神学家静修士是圣格列高利·帕拉玛(Gregory Palamas,1296-1357)。帕拉玛出生于君士坦丁堡的一个参议员家庭,其父是国王好友,是王子之老师。在安德罗尼科斯二世(Andronikos II Palaiologos,1282-1328)的资助下接受了古典教育。父亲去世后,他放弃效忠皇室,而在1316年左右与他的两位兄弟一起前往阿索斯山,而他的母亲其母去了帖撒罗尼迦 (Thessaloniki)。

在20-40岁之间,他过着清静的修道生活,先是一所大修院修行,后在格洛西(Glossi,拉瓦拉Lavra和卡拉卡卢Karakalou之间)的一处修室(skete)隐居。土耳其人的袭击迫使他(和他的11名弟子)迁至帖撒罗尼迦,然后到维罗亚(Veroia)洞,最后于1331年回到阿索斯。1335年以及之后的14年,开始了静修之争(Hesychast Controversy)。

巴兰 (Barlaam the Calabrian, Βαρλαὰμ Καλαβρός, 1290-1348) 基于以下两点驳斥静修士。首先,他认为静修士所见的光并不是非受造的神光,而是受造的,物质(physical)的光;其次,他嘲笑静修士的祈祷姿势为肚脐祈祷者 (omphalopsychoi, Navel-psychics),认为心灵是无形的,应“在一切形式上远离身体,外在于它”。

帕拉玛被迫离开圣山去皇城与巴兰公开辩论,很可能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为静修士辩护文三篇》。1341年君士坦丁会议持帕拉玛立场,巴兰去了西方。1341-7年又起纷争,1347和1351年两次会议再次确定帕拉玛的教导为正统。 1347年圣帕拉玛成为帖撒罗尼迦为都主教(主张社会正义与扶助孤寡)。1354年他被土耳其人掳去一年,与伊斯兰教对话。1357年11月14日圣帕拉玛在帖撒罗尼迦安息,9年后封圣。

帕拉玛是一位杰出的神学家和多产的作家,他有二十卷与静修主义争论相关的教义著作,以及大量的灵修和牧灵著作、讲道集和近50封信件存留于世。

此篇节选专门为静修士的祈祷姿势辩护,尤其主张以心为中心的人论,即认为心灵不是外在于身体,而是以心(包括心脏周边的空间)为中心遍在全身的。据笔者所知,已经有人“指控”静修士的这种祈祷姿势(尤其见尼克弗罗中吸气入心的祈祷方式)为诺斯替主义,故笔者稍微多分享这篇文章,其初衷与我的导师马克西姆相同,就是为这种祈祷姿势和人论辩护。正如笔者在《叙利亚教父阿弗哈特论心在圣祷中的作用》中所阐明的,这种人论以及由此而有的祈祷姿势是源自叙利亚灵修传统的影响,是东方教会共识,是静修主义争辩的核心之一。

凡例

  • 本文翻译自:
    • Γρηγορίου τοῦ Παλαμᾶ συγγράμματα [Syngrammata: Grēgoriou Tou Palama], ed. Panagiōtēs Chrēstou, Vols1 (Thessalonikē: Thessalonikē: [s.n.], n.d.), 391-406.
    • J. Meyendorff ed, Defense des saincs hesychasces (Spicileaium Sacrum Lovaniense 30-31 : Louvain, 1959), vol.1, 75-101.
  • 参考英译本:St. Nicodemos of the Holy Mountain and St Makarios of Corinth eds., Philokalia: Complete Text. Edited by and Translated by Palmer G. E. H., Sherrard Philip and Ware Kallistos, vols.4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995), 331-42.
  • 此版感谢艾莉姐妹编辑,译者稍作修订而成,算是《爱神集》导读课的初译稿。一切 错误都归于译者,也欢迎学员参与译本完善过程,以期早日出版。
  • 版权申明:若有媒体或自媒体考虑转载本译作,请尽可能在对作品进行核实与反思后,可通过网站平台回复,或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 []系译者所加,以明确句子意思。 ()会附上希腊原文,或英文原文。若有译者按语,会加按字。
  • 圣经新约出处按和合本引用,但会酌情参考思高本,或根据希腊原文直译。 旧约引用尽量按七十士译本翻译。

正文

问:

神父,你引用教父的话语解答我的疑问时,你答得很好。因为,当我听到你的话语时,我的疑问就得到解答;真道之清明,令我惊叹。但我想,正如你所说的,每个词都有与之相对的词,而你的话里,或许有些互相对立之处。但我知道,亲身实践出来的见证,是无可推诿的。所以,当我听到圣徒们的话与你说的如出一撤时,我就不再忧虑这点了。

的确,不顺从圣徒体统(τούτοις 这里应是指上面提到的圣徒的话)的人,怎能配得信任呢?这样的人,怎能不被神的圣民拒绝呢?因为,神将他的话交托使徒,而使徒又将此传给跟随他们的教父圣徒们,“弃绝你们的,就是弃绝我 (路10:16)”,换句话说,就是弃绝真理本身。反对真理的人怎能欢迎寻求真理的人呢?在此,神父,我恳请你听我陈述其他人的观点,因为我听过一些追求希腊哲学者的言论,请你给我讲讲你对它们的看法,并附上教父们的相关教导。

他们说,我们试图将心灵封闭在身体中 (即心中)[1],是错误的;他们说,恰与之相反,我们应该让心灵在一切形式上远离身体,外在于它[2]。他们疯狂地嘲笑我们中的一些人,写信反对我们,因为我们建议初学者低头定睛于自己,通过呼吸引导心灵进入心里。他们说,心灵与灵魂不可分[3],因其不可分,心灵本应该包含在灵魂里,如何能让心灵再次进入心中呢?再者,他们指控我们说,我们通过鼻孔吸入神恩,(使其内住)[4]。我知道他们是蓄意这样说,因我从未听过我们中的人有这等说法,我想他们是在恶意控告人。他们的说法并不合乎实情[5],而且做了错误的解释。神父,请你教导我,我们为什么要尽力[将心灵]送回心中,并心灵住在身体中为何没有错?

答:致静修士,“使心灵住在身体中“并没有错

1. 弟兄,你听过吗?使徒保罗说:“我们的身体是圣灵在我们心里的殿”(参林前6:19)又说:“我们是神的房子(参希3:6)。”正如神自己确认的:“我要住在他们中间,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做他们的神 (利26:12;林后 6:16)。”既然身体是上帝的居所,那么理智健全的人,怎会反对“心灵住在它的身体中”呢?在起初,上帝如何让心灵居于身体中呢?难道上帝做错了吗?若按他们所说:身体是邪恶的,是被那恶者所造的,那么,这么说(即“心灵住在身体中”)的确是异端的观点。

但我们认为,心灵体贴肉体才是恶,但它在身体中却不是恶,因为身体不是恶的。因此,每位献身于主的人要同大卫一起向上帝呼求说:“我的灵渴想你,我的身切慕你。(诗63:1)”又说:“我的身心向永活的神欢呼。(诗84:2)”以赛亚也说:“我的肚腹发声如琴瑟,我的五内像你所恢复的铜墙。(赛16:11)”“因着对你的敬畏,我们怀上了你救恩的灵。(赛26:18)”借着这灵,我们刚强壮胆,不再跌倒。但那些从地上说话,却将属天的言语和生活当成属土的人会跌倒[6]

虽然,当保罗说:“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7:24)”时,他称身体是死的,但是,这仅是说追逐物欲,体贴肉体的心灵(φρονήματος)是属肉体的。因此,当将这样的心灵与属灵的,神圣的心灵相比时,它被保罗正确地称为身体。[7] 他不是单说身体,而是说取死的身体,在此之前一点,他就阐明了这点。他并没有谴责肉体,而是责备,人的身体因堕落而潜入了犯罪的冲动。他说:“我已经被卖给罪了。(罗7:14)”但那位被卖的并非天生就是奴仆。他又说:“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 (罗 7:18)”看到了吗?他并没有说肉体是邪恶的,而是说住在身体中的,是邪恶的。因此,不是居于身体中的心灵是邪恶的,而是住在身体中,与心灵的律作战的律是邪恶的。

论灵魂中和肉体中的各种能力是如何得蒙净化的。

2. 因此,我们与罪的律(罗8:2)争战,将它从身体中赶出去,让心灵居于其中监察,使一切灵魂的能力和众肢体,都在合宜的范围内活动。对于感觉,我们必须控制其使用范围和程度,这种属灵律的操练称为节制 (ἐγκράτεια)。对于灵魂中的情感(παθητικῷ)层面,我们让最好的性情——“爱”来入住;当我们进深到理性 (λογιστικόν) 层面,就赶走一切阻碍心思回到神的活动,我们称这属灵律为“警醒”。当人通过节制净化身体;通过神圣的爱使灵魂中愤怒和欲望 (θυμόν τε και ἐπιθυμίαν) 的能力(即灵魂中情感的层面)[8]趋向美德;通过祈祷向神献上清洁的心灵 (νοῦν),我们就能在心中看见并获得神所应许的恩典——清心(参太5:8)。

然后,我们就能同保罗一起说:“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 (林后 4:6)”又说:“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 (林后 4:7)”天父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如此我们能以经验 (γνῶναι) 圣灵的荣光,而这瓦器就是我们的身体。但如果我们不能牢牢地使心灵呆在身体中,我们怎能配得心灵之高贵的呢?除非人不但属灵,而且心灵同时对神的恩典赤裸敞开,谁能说这等事呢?[9]

3. 灵魂有众多能力,它藉着身体——好像藉着一个器官——运作,因为身体天然地依靠它而存活。那么,灵魂的能力,就是我们说的心灵会使用哪个[身体]器官来活动呢?[10] 没有人会认为心灵居于手指甲,眼睑,鼻子或嘴唇中。但大家都认为心灵居于身内,只不过它主要通过哪个内部器官运作,对此[有不同看法]。有人以为位于脑部[某个区域],好似一座城堡;有人以为它居于心的最核心处和心的载体 (ὄχημα)——这载体依照最核心处的天然之灵得净化。[11]

但我们确切地知道,我们的理性并不像一个装在身内的容器,因为它是无形的;也不在身外,因为它与身体相连;而是居于心中,以心为其载体 (ὀργάνῳ,也可译为器官)。这并非出于人的教导,而是造物主亲自说的:“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 (太 15:11)”稍后,他说:“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 (太15:19)。”大圣玛卡里奥(Μακάριος Makarios)说:“心统领百体,一旦恩典进入心田,它就统领一切念头和肢体,因为心灵和一切灵魂的念虑都在那里。”[12]

…对于那些选择要专心过静谧生活的人来说,最需要的是收敛心神,使它呆在身内,尤其是身体的最核心处,即我们所说的心里。

(节选完)


[1] 此处希腊多处是εἴσω,字面翻译为里面,内里。但这里指的就是心中。

[2] 参Βαρλαάμ, Προς Ἰγνάτιον, Schirό, 315, 14, <τοῦ μέν σωματοειδοῦς παντός κεχωρισμένον (τον νοῦν)>。

[3] 参Βαρλαάμ, Προς Ἰγνάτιον, Schirό, 323, 117, <διαζεύξις τινές τερατώδεις και αὖθις συζεύξεις νοῦ προς ψυχήν>, κατά την ἐκτίμησιν τοῦ συγγραφέως.

[4] 请参考尼克弗罗推荐的操练方式:通过鼻孔吸气入心,巴兰嘲笑的正是这种操练方法。

[5] τά τε μη ὄντα κατ᾽ἀνθρώπων πλάττειν.

[6] Πεσοῦνται οἱ ἀπό τῆς γῆς φωνοῦντες και ὡς γηΐων τῶν ἐπουρανίων ῥημάτων και πολιτειῶν καταψευδόμενοι. 这里指巴兰一党的人是属地的,他们不明白属天的圣徒们的教导(尤其是祈祷姿势的方面),却将他们的教导看做世俗的,不可取的教导。对圣徒们祈祷姿势的攻击,现在也有学者持此态度,即认为心灵,灵魂跟身体没有关系,或者不住在身体中。

[7] 问题不是身体本身,是体贴肉体的心灵。肢体中犯罪的律指的就是身心分裂(是亚当犯罪的结果之一,或者更根本地说,是心灵忘记神的结果),心灵体贴肉欲的状态。

[8] 具体参见关键词:灵魂,愤怒只是情感中较为主动,活泼的一面,表现为(多是无节制地)积极获取想要的,欲望是情感中较为被动,需要的一面,表现为渴望某些事物,在未被圣爱转化前,多是负面含义。

[9]  τίς ἄν τοῦτο᾽ εἴποι, μή ὅτι πνευματικός, ἀλλά καί νοῦν γεγυμνωμένον θείας χάριτος, ἀνθρώπου δ᾽ ὅμως, ἔχων;

[10] 这里谈到灵魂与身体的关系,极为重要的阐发,p395. ἐπεί δε καί ἔνεστι πολυδύναμον πρᾶγμα, ἡ καθ᾽ἡμᾶς ψυχή, χρῆται δ᾽ ὡς ὀργάνῳ τῷ ζῆν κατ᾽ αὐτήν πεφυκότι σώματι, τίσιν ὡς ὀργάνοις χρωμένη ἐνεργεῖ ἡ δύναμις αὐτῆς αὕτη, ἥν καλοῦμεν νοῦν;.

[11] τό κατ᾽ αὐτό τοῦ ψυχικοῦ πνεύματος ἀπειλικρινημένον ὄχημα διδόασιν αὐτῇ. 这里的载体应是指心脏及其周边的位置。希腊人认为在脑部,犹太人认为在心,但有些教父认为它遍在全身。参尼撒的格列高利论κατασκευῆς 14,PG 44,173D。 《论灵魂与复活》 PG46, 44D, 45D,69D. 帕拉玛认为它充满全身,但以心为中心,为主宰。

[12] 讲道15.20 PG 24, 589B.

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奉献支持,您可以注明这笔赏赞是给这篇博文的还是支持“光从东方来”整体事工的。请使用以下二维码。

若您打算定期奉献我们的事工或个人,请扫码加笔者微信。

修士艾瓦格里 论祈祷 节选

修士艾瓦格里 论祈祷 Evagrios The Solitary On Prayer

袁永甲译 唐艾莉编辑
九世纪手稿的插图,图中在房子中有光环的是神学家格列高利,外面的修士就是艾瓦格里。出处:Milan, Biblioteca Ambrosiana, ms. E.49-50 infr.

按:本都的艾瓦格里( Evagrius Ponticus 345-399)是奥利金的忠实“粉丝”,跟加帕多加三教父有来往。他曾在神学家格列高利手下成为执事/辅祭,并一同去君士坦丁堡。后来,他放弃了神职的职业生涯,跑去埃及沙漠修道,师从当时的著名沙漠阿爸们。

艾瓦格里在修士中显然是鹤立鸡群的知识分子,他擅长用希腊哲学的术语将沙漠教父的灵修经验和传统进行系统化的总结。他的灵修著作影响深远,遍及东西方(包括景教)。然而,他在教理上跟从奥利金主义的的二次创造观以及三元人观,在553年第五次大公会议上,他与奥利金和迪摩斯(Didymus Blind)一道被谴责为奥利金主义。从此,他的希腊语书籍遭到焚毁,禁止出版,只能以匿名(这篇论祈祷属于这种情况)或片断引用的方式保留下来。

就目前学界对他的追捧而言,他是炙手可热的人物,然而我的导师马克西姆对他的评价不高。他在讲义中这样评价艾瓦格里:“尽管他对东正教灵修传统有重要贡献,但他即非圣人亦非教父。他的世界观和形而上学被教会拒绝,他对苦修和祈祷的教导也不是“他的”,宁可说是沙漠教父共同的灵性经验与传统。并且,他的灵性教导中一些趋势,比如非常强调智性和知识,以及他诋毁肉体的作用,需要得到根本的修正——而这个修正工作主要由认信者马克西姆完成了。”

凡例

  • 本文翻译自:
    • 希腊文:
      • Φιλοκαλία τῶν ἱερῶν νηπτικῶν: ἐνερανισθεῖσα παρὰ τῶν ἁγίων καὶ θεοφόρων πατέρων, 3rd ed., vols.1 (Athens: Aster-Papademetriou, 1957), 141-173. [此为《爱神集》第三版,本译作主要按此版翻译]
      • Paul Géhin, Évagre Le Pontique: Chapitres Sur La Prière (Paris: Les Éditions du Cerf, 2017), 198-371. [此版为艾瓦格里《论祈祷》最新校勘本,译者亦参考了其中希腊文]
    • 参考英译本:St. Nicodemos of the Holy Mountain and St Makarios of Corinth eds., Philokalia: Complete Text. Edited by and Translated by Palmer G. E. H., Sherrard Philip and Ware Kallistos, vols.1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979), 56-71. 
  • 此版感谢艾莉姐妹第二次编辑,译者稍作修订而成,算是《爱神集》导读课的初译稿。一切错误都归于译者,也欢迎学员参与译本完善过程,以期早日出版。
  • 版权申明:若有媒体或自媒体考虑转载本译作,请尽可能在对作品进行核实与反思后,可通过网站平台回复,或通过电子邮件(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联系
  •  []系译者所加,以明确句子意思。 ()会附上希腊原文,或英文原文。若有译者按语,会加按字。
  • 圣经新约出处按和合本引用,或根据希腊原文直译。 旧约引用尽量按七十士译本翻译。

正文节选

9. 你当耐心侍立,火热祈祷,抛下一切世俗挂虑。因为这些挂虑使你愁烦,不能专心祈祷。

11. 祈祷时让心灵又聋又哑,如此它就能祈祷。

20. 如果你要达到祈祷的要求,不可令任何人受伤,否则你的祈祷将徒劳无益。(腓2:16)。

21. 你当“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 5:24),”当你回来时,你就能毫无阻碍的祈祷。因为怨恨使祈祷的心灵昏暗,使祈祷黯淡无光。

22. 那心藏怨恨苦毒的就像人拿竹篮子打水。

23. 如果你凡事忍耐,祈祷时就能常常喜乐。

34. 当上帝没有立刻应允你所求的,不可灰心。因为他愿意你得找那更好的,就是坚持祈祷。因为有什么比与上帝相交,超然地与他同在更美好的呢?

35. 不分心的祈祷是心灵至高的沉思。

57. 即使心灵专注于无情欲地思考各样事物,它仍未达到祈祷应有的境地,因为它仍忙于静观被造物,与造物之理交流,虽然这等静观是无情欲的,但既然他所静观的对象是被造物,这些被造物的形状与样式就刻印到心上,使它远离上帝。

61. 如果你是神学家,你就能真祈祷;如果你能真祈祷,你就是神学家。

68. 当防备魔鬼的诡计,因为,当你清洁、平静地祈祷时,他们会突然给你一些陌生,奇怪的形相,使你愚蠢地以为神就在其中。他们试图说服你突然显现的对象是神,然而神是无形无相的。

71. 当你卷入世俗事物之中,持续地被挂虑搅扰时,就不能纯洁地祈祷。因为祈祷是清空念头。

114. 祈祷时不要接受任何形相。

115. 不要试图在感官上得见天使或某种能力或基督,因为这是很疯狂的:如同人以狼做牧羊人,又如同敬拜敌人魔鬼。

(节选完)

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奉献支持,您可以注明这笔赏赞是给这篇博文的还是支持“光从东方来”整体事工的。请使用以下二维码。

若您打算定期奉献我们的事工或个人,请扫码加笔者微信。

《爱神集》导读版译作节选系列(完稿)

本系列涵盖了十篇爱神集中的作品,这十篇作品是根据笔者导师马克西姆教授的爱神集课而翻译的,目前已经初步完成,等待出版中。在这本书出版之前,笔者没有在网上公开售卖的打算,具体原因请参见《爱神集可以在网上公开售卖吗?》。

若您想获得初译稿(特此感谢艾莉姐妹的编辑工作,使译作质量大大提高),可通过报名亚略巴古学堂中的专业课:爱神集导读班(上下)获得。

《爱神集》,又称为《慕善集》或《爱美集》,希腊原文为:φιλοκαλία, φιλο有相亲相爱之意,καλία字面意思为善的,美的,希腊哲学中指太一,即至高神,在基督教语境下就是指上帝。故笔者翻译为《爱神集》。

《爱神集》是一部介绍东正教灵修传统——尤其是心祷——的经典合集,内容涵盖了四至十五世纪灵修大师的著作。18世纪末期,两位圣山阿索斯的修士,圣山阿索斯的圣尼哥底母 (St Nikodimos of the Holy Mountain of Athos 1749-1809) 和哥林多的圣玛卡里奥 (St. Makarios of Corinth 1731-1805)编辑整理了一部《爱神集》,于1782年在威尼斯首次出版。1893年,这部合集在雅典再次出版,这个版本附加了一些第一版没有的内容:主教卡里斯托(Καλλίστος)的《论祈祷》。第三个版本分为五卷,于1957到1963年间在雅典由阿斯提出版公司(Astir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我们这个导读版的译文正是基于这个版本。

本文列出了笔者已经发出的译作节选,以供读者品鉴,愿您从中获益。

《慕善集》所有翻译篇目节选如下:

  1. 圣山尼哥底母 论心是人的中心
  2. 圣山尼哥底母《爱神集》序言
  3. 修士尼克弗罗 论心祷
  4. 圣卡利斯托和伊格纳丢 论祈祷
  5. 圣卡利斯托和伊格纳丢 论谦卑
  6. 神父赫斯科 论警醒与圣洁
  7. 修士艾瓦格里 论祈祷
  8. 阿爸腓利门传记
  9. 金口约翰《关于耶稣祷文的信》
  10. 新神学家西蒙 《论信心》
  11. 新神学家西蒙 《论三种祈祷》
  12. 圣帕拉玛 为静修士辩护文1.2 
  13. 西奈的格列高利 《恩典与错谬的十条标记》节选

至此,本导读版的译作节选全部完成。

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奉献支持,您可以注明这笔赏赞是给这篇博文的还是支持“光从东方来”整体事工的。请使用以下二维码。

若您打算定期奉献我们的事工或个人,请扫码加笔者微信。

译作:圣索弗罗尼《论耶稣祷文的方法》(完整修订版 附索引)

The Jesus Prayer: Method

By St. Archimandrite Sophrony

袁永甲译

唐艾莉编辑

按:最近跟导师马克西姆邮件来往,他推荐我去艾塞克斯郡 (Essex)的修院看看。上网查阅,才发现有个施洗约翰修道院在那里,由修院院长索弗罗尼•萨科哈罗(Archimandrite Sophrony Sakharov)1959年创建,属于君统。索弗罗尼•萨科哈罗1993年荣归天家,于2020年12月17日被封圣。关于索弗罗尼的生平介绍,请见(英文版)。

笔者又读到他关于操练耶稣祷文的文章,深感认同,遂决定翻译他的这篇文章。笔者以为,此文可作为国内操练耶稣祷文的信徒之重要指南和参考

本篇主旨——与笔者的建议相同——是建议初学者以唇舌的祈祷开始,不要试图一开始就配合呼吸来祈祷,而是让这个过程自然地发生。然而,在缺少神师的情况下,笔者以为最安全的路径就是停留在唇舌的祈祷。配合呼吸之法只适用于零碎时间,平信徒为收敛心神,专注耶稣祷文来使用;固定时间的祈祷则是停留在唇舌的祈祷上。

此段也论及耶稣祷文与超自然冥想之根本区别:是否与上帝有位格际的相交。此洞见非有亲身体验而不能言说。索弗罗尼承认,其他类似的操练也能达到某种静谧的状态,然而这种状态只是他作为被造物自身的美丽,并非造物主的圣善。索弗罗尼提醒说,这种操练的结果,是认为人性中有神性,绝对者是非位格性的。此点亦正是儒释道与基督教操练的根本区别之一。笔者的文章《基督教灵修与儒释道灵修的根本区别》可供读者参考。

圣索弗罗尼

凡例:

  • 本文翻译自:Sophrony, Archimandrite. His Life Is Mine (Crestwood, N.Y.: St. Vladimir’s Seminary Press, 1977), 112-120.

网址请见:圣索弗罗尼 (Archimandrite Sophrony)《论耶稣祷文的方法 (The Jesus Prayer: Method)

  • 引用圣经未特别说明,均为和合本。
  • 本译作后列出关键术语,人名,地名索引,以供读者考察。

正文

本章,我致力于尽可能简洁地阐明耶稣祷文更重要的层面,以及关于我在圣山[阿索斯]所遇见的心祷 (按:this great culture of the heart,字面译为心的大文化,即心祷 )的常识。

“主耶稣,上帝之子,怜悯我罪人”,年复一年,修士们以嘴唇重复这祷文,并不试图以任何人为的方式加入心灵和心[的层面]。他们全神贯注于使他们的生活与基督的诫命相称。按古代传统,当修士持续[操练]顺服与节制的克修功课,当心灵、心和“旧人”的身体本身[达致]足以免于罪恶,当身体配得成为“圣灵的殿”时,(参罗6:11-14)时,心灵(mind,译者按:mind通常译为心智,理智,但在灵修传统中,最准确的翻译是心灵,取其与上帝相交之意。详情请见:mind 都译为心灵)就借着神圣的活动与心联合。然而,无论古今,神师们偶尔地允许求助于一种引导心灵进入心的技巧。这技巧就是,修士调整好身体姿势,低头倾向他的胸口,开口说祷文,吸气时说“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呼气时说“怜悯我(罪人)”。吸气时,注意力首先跟随吸入的气息达到心[脏]的上方。这样,很快能毫不散漫 (wandering) 维持专注,心灵与心并排站[在一起],或者心灵进入心里。这种方法最终将使心灵清明。这心灵并非肉心,而是生发在它里面的——即“爬”进来的情感和从外趋近心相 (mental images) [的地方](按:即起心动念之地,所谓心以藏心,乃心的最核心处)。基于这等经验,修士需要能感受他的心,能在不进一步借助任何身心相关(psychosomatic)的技巧的情况下,把注意力持续集中于心中。

按:这里心灵进入的是人的最核心处,这个地方与肉心周围的位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却是无法定位的,无形的,心灵真正进入的也是这个心。吸气入心的祈祷被使用,我们的身体可以被称为圣灵的殿,皆因为这个无形之心与肉心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来的。具体请见笔者的译作《圣山尼哥底母 论心是人的中心》。中国古人很早就知道这个东西,《管子》内业篇所谓心以藏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真祈祷源自于信德 (faith)与悔改

按:这里笔者采用思高本的译法为“信德”,而非和合本的译法——“信心”,因为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对于灵修传统而言更是如此

这个方法能帮助初学者(按:这里的初学者特指有神师的修士,而非在世上生活有家庭工作的平信徒)明了祈祷时他的内在注意力应该放在那里,并且作为规条,其他的时间也是如此。然而,真祈祷不是这样达成的。真祈祷尤其源自于信德和悔改作为其唯一的基础。心理技巧(psychotechinics)的危险在于,有不少人过分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在于方法本身。为了避免这种畸形[的误用],初学者应该跟随另一种操练方法。这种方法相对更慢,但无可比拟地更好,更健康安全地将注意力专注在基督之名和祷文上。当忏悔己罪达到一定程度时,心灵 会自然地留意(heeds)心。

完全的句式

耶稣祷文的完全句式是这样:“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怜悯我罪人。”[我们]推荐这个句式。祷文的前半部分,我们认信上帝基督为我们的救恩成了肉身。祷文的后半部分,我们确信我们堕落的状态,我们的罪,我们的拯救。认信教义和忏悔结合起来,使祷文更全面。

成长(development)阶段

这个祷文可以按一定的次序进深发展。

第一阶段,关乎唇舌:我们用嘴唇说祷文,同时试图将注意力集中于圣名和祷文。

第二阶段,我们不再动嘴唇,而是在我们心里,无声地(mentally)默诵耶稣基督的名和之后的[祷文]。

第三阶段,心灵和心配合一起行动:心灵的注意力集中于心并在那里祈祷。

第四阶段,祷文变得自我驱动(self-propelling)。当祈祷在心里确立,在没有我们特别努力的情况下,[祈祷]在那里持续,同时心灵保持专注 (concentrated)时,这就发生了。

第五阶段,祷文充满了祝福,在我们心中开始像一团温和的火焰,作为从至高处而来的启示(inspiration),以一种圣爱的感觉使心喜乐,在属灵的默观 (contemplation)状态下,使心灵欢欣。这最后的阶段有时伴随着神光的异象。

按:这里的神光并非被造的,物质的光,而是非被造的,非物质的光。这种对神光体验的强调始于11世纪新神学家西蒙,后在14世纪静修之争圣帕拉玛进一步强调。

一步一步来

在祷文中逐步上升是最可靠的。通常建议从事这操练(struggle)的初学者,从第一步开始:唇舌祈祷,直到身体,舌头,脑和心吸收(assimilate)它。时间长短各异,越是真诚忏悔的,路径越短。

默祷(mental prayer,字面译为:精神祈祷,即不动唇舌的默祷)的操练可能在一段时间与静修方法相关,换句话说,它(即心里祈祷)可能采用一种有节奏的形式,或者一种上面提到的有节律的祈祷,吸气时[心里读]上半部分祷文,呼气时下半部分。每一次呼求基督之名,必须伴之以对基督本人的意识,不忽视这点,就会真的得到帮助(按:这里是指心祷时保持基督的意识有帮助)。圣名不能跟上帝的人格分开,以免祈祷简化为一种技巧练习,以至于违反这诫命:“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出20:7;申5:11)

获得心灵专注

当心灵的注意力持定在心中,控制心念的活动成为可能时,抵抗情欲的斗争就呈现出理性的特征。[你]能认出敌人,并以基督之名的大能驱赶他们。克修(Ascetic,按:一般译为苦修,苦行,但这里译者统一译为克修)到这个阶段,心变得如此高度敏感,如此洞察精微,以至于最终当他为任何人祈祷时,心几乎同时告诉[他]被祈祷者的状态[如何]。如此,从默祷(mental prayer)进阶到心灵和心的祈祷的阶段就发生了。这心灵和心的祈祷阶段本身,可能伴随着祈祷的恩赐。

不要着急

我们要试着全人侍立主前,呼求救主上帝之名,在敬畏中发出声音,持续努力过一个与诫命相称的生活,逐渐地将我们所有的能力形成一个有福的融合(fusion,译者按:这里应是指借着呼求耶稣祷文,使主与我们全人联合)。我们万不可在克修进程中急于求成,要从根本上撇弃一切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最大”[属灵成就]的想法。上帝不强迫我们,但我们也不可强迫他做任何事。人为努力的结果意味着:它不会持久,更重要的是,它不会使我们的灵与上帝赐生命的灵联合。

这是一条长路[没有捷径]

在当今世风之下,祈祷需要超强的勇气,因全部自然的能量都与之相左。维持不分心的祈祷,意味着在存有的每一个层面的胜利(To hold on to prayer without distraction signals victory on every level of existence)。这条路漫长而痛苦,然而,有时,当属天的光芒开始刺入隐晦的黑暗时,人能由此瞥见永恒神圣之光的源头。耶稣祷文呈现了形而上(meta-cosmic)的维度。使徒约翰断言,在永生中我们的神化会充分实现,因为“我们必得见他的真体…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凡住在他里面的,就不犯罪;凡犯罪的,是未曾看见他,也未曾认识他。”(约一3:2,3,6)为了因基督之名获得罪赦和天父的应许,我们必须努力“住”在他的名中,“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参路24:49)

为了防止人为的操练(诸如超自然的冥想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将[心祷的操练]引入歧途,我将重述教会古老的信息,正如使徒保罗所说的:“在敬虔上操练自己。 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 我们劳苦努力,正是为此,因我们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他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提前4:7-10)

这不是超自然的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教父的道需要稳固的信心和长久的忍耐。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却想借着强迫和迅捷来抓住一切属灵的恩赐,甚至包括对绝对上帝的直接默观(contemplation)。他们经常将耶稣之名的祈祷与瑜伽或超自然的冥想或其他类似[的操练]做对比。我必须强调这类错误的危险,即把耶稣祷文看成是一个最简单,最容易,并能达致与上帝直接联合的技巧。因此,在耶稣祷文与其他一切克修理论之间,划一道清晰的界限是有必要的。

有些人致力于在精神上摆脱一切短暂和相对(relative)的事物,以便跨越某种不可见的门槛,从而意识到他永恒的源头,并且以其与一切存有之源等同,但他们是被蒙骗了。这等操练使很多人提升到对存在的超理性(supra-rational)冥想(contemplation 译者按:站在基督教灵修传统,该词译为默观或静观,然而对于其他异教的操练,这个词译为冥想)中,经历到某种神秘的惊恐,以及心灵超出时空的界限时静默的状态。

在这等境地中,人可能感受到从有形世界不断变化的现象中,抽身出来而达致的宁静,甚至可能有某种永恒的体验。但真实、赐生命的上帝并不在其中。它[其实]是照着上帝的形象所造的人自身的美丽——这美丽被看见,被视为神圣(译者按:这里是说,无位格性的冥想操练所看见的是自己被造的美丽,而非上帝)。然而,他自己仍限制在其被造性中。这一点十分重要。

事实上,这样悲剧在于,人在他对永生的渴望中所看见的是一个海市蜃楼(mirage),却误以为那是真正的绿洲。这等无位格性(impersonal)的克修最终会导致人断言:“神圣的原则在人自有的本性中”。人被拉入到自我神化(self-deification)的概念——最初堕落的根源——中。

这个冥想着庄严的景象并被其蒙蔽的人,实际上已踏入自我毁灭的路途。他抛弃了位格性的上帝的启示,而发明了一个有限的,不配那绝对者的人格-位格(Person-Hypostasis)的原则。他试图脱去自己的有限性,幻想回到他本来所属的,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的状态。这种进入他自己存有的深处的运动不是别的,仅仅是朝向虚空(non-being)的吸引力。而我们是借着造物主的意志从虚空中被召出来的。

关于位格性(Personal)的上帝的知识

真正的造物主,向我们揭示出他自己是一个位格性的绝对者。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完全基于上帝的知识。他是那位起初的,末了的,他的名是我是(I AM)。我们的祈祷必须始终是位格性的,面对面的。他创造了我们,让我们加入他神圣的存有中,却并没有毁灭我们人格性的特征。基督所应许我们的,正是这种不朽的形式。就像圣保罗,我们“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为此,上帝造了我们,并“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原文作“质”)”(林后5:4-5)。

位格性的不朽(personal immortality)是通过战胜世界达成的,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主说:“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我们也知道胜利并不容易。“要防备假先知…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太7:13-15)

哪里存着毁灭呢?是在那些远离赐生命的上帝的人中

信靠基督的人必须要么有小孩的单纯——“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太18:3);要么像使徒保罗,为基督的缘故变为愚拙。“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我们软弱…我们倒被藐视…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林前4:10,13)”。然而,“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林前3:11)”。“所以,我求你们效法我(林前4:16)”。

在基督徒的经验中,宇宙的意识(cosmic consciousness)源自于祈祷,恰如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祈祷。它并非来自于抽象哲学认知的结果。

当上帝自身在非受造(uncreated)的光中显明他自己时,人自然地丧失了一切欲望,融合到一个超越个人的绝对他者(transpersonal Absolute)中。充满生命的知识(作为抽象知识的相反面)决不受限于理智(intellect),而是必然有一个真实的联合(there must be a real union with the act of Being)——伴随着自有永有者的行动。这联合是借着爱实现的:“你当尽心…尽意(mind)爱主你的上帝(太22:37)”。

诫命吩咐我们去爱。因此,爱不是某些给予我们的[东西],而是必须借着我们的自由意志努力去获得。这命令首先指向作为个人属灵中心的心(heart)而非心灵。心灵(mind)仅是人的能量之一。爱开始于心中,心灵则(mind)面对着一个新的,内在的事件:在神圣爱的光中,默观(contemplates)自有永有者(Being)。

一个艰巨的任务

在克修中,没有比努力接近上帝——他是爱(参约一4:8,16)——更困难,更痛苦的。我们内心的攀登几乎每日都不一样。有时,我们困苦,不理解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有时我们灵光乍现,受到启发。而“耶稣之名”向我们讲述的是:父上帝向我们显明的爱何等浩大(参约3:16)。对我们而言,基督的形象越神圣,他的话语就越发具有生命的力量。如此,一种奇妙的平安流遍灵魂,一个明亮的光环(luminous aura)笼罩着心和头,我们变得专注。有时,我们持续如此,似乎这样是一种完全正常的状态,而没有意识到这是来自至高者的恩赐。因为多数情况是,当这种状态被打断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这是一种心灵与心的联合。

在耶稣基督里有形有体地住着神本性一切的丰盛(歌2:9)。在他里面,不但有上帝,还有全人类。当我们说“耶稣基督”之名时,我们将自己放置于神圣存有(按:即上帝)和被造存有(按:即被造物)的丰盛中。我们渴望让他的生命成为我们的,渴望他居住在我们心里。这就是神化(deification)的意思。但亚当对神化的天然渴望在起初就走错了路,导致了可怕的偏离。他灵性的愿景(vision)没有在真理中被充分建立。

只有当以形而上(metaphysical)为基础的真知识与朝向上帝和人的完美的爱耦合(coupled with) 时,我们的生活才能在一切方面变得圣洁。当我们坚信我们是自有永有(the Primordial Being)之上帝的造物时,显然的,在三一上帝之外就不可能有神化。若我们认识到,在其本体论(ontology)的[层面],一切人性是一,那么,为着与这本体合一的缘故,我们应该努力爱我们的邻舍,他们与我们同气连枝。

我们最可怕的敌人是骄傲,其能力巨大。骄傲消耗我们一切的抱负,损害我们一切的努力。我们大多数人都沦为它迂回的猎物。骄傲的人渴望主宰,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迫给他人,结果是弟兄间升起冲突。不平等的金字塔与圣三一的启示相反,因为在三一上帝之中,没有更大,没有更小,他们各自拥有绝对丰富(absolute plenitude of Divine Being)的神性。

基督的国建基于这个原则:若有人愿意作首先的,他必作众人的用人。(参可9:35)。凡自己谦卑的将高升,反之亦然:凡自高的必降为卑。在我们祈祷的争战中,我们应该净化我们的心灵和心,使其远离任何压制弟兄的冲动(urge)。而对权力(power)的贪恋,会导致灵魂的死亡。权力的确宏大诱惑人,但人们忘了:人所以为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路16:15)。骄傲刺激我们批评、甚至蔑视我们软弱的弟兄;但主警告我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参太18:10)”。

若我们屈从于骄傲,我们操练耶稣祷文完全是对他圣名的亵渎。“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约一2:6)”。真心爱基督的人会竭力献身于遵守他的话。我们强调这点,因为这是我们学习祈祷的切实方法。这(即谦卑),而非[什么]身心技巧(psychosomatic techincs),才是正途。

不是基督教瑜伽

我要为耶稣祷文做教义性的辩护,主要原因是:在过去十年里,耶稣祷文的操练被扭曲为“基督教瑜伽”,错解为“超自然的冥想”。每一个文化——而非仅仅是宗教文化——都关乎克修操练。如果在他们的操练中,从他们外在的表现形式,甚或是他们神秘的模式(formulation)中,能辨认出(与耶稣祷文)有某种类似性,但这决不意味着他们从根本上是类似的。外表情形虽相似,但内在的实质(inner content)却可有很大不同。

我们在受造界的美丽中默观着神圣的智慧,与此同时,我们仍更为强烈地被神圣存有的不朽之美所吸引,这美是基督显明给我们的。福音对我们来说是神圣的自我启示。当我们渴望将福音书的话变成我们整个人的实质时,我们就借着上帝的大能摆脱了情欲的束缚。耶稣是真正意义上的、唯一的救主。基督徒的祈祷,正是借着不断地呼求他的圣名:“主耶稣基督,赐生命的上帝之子,怜悯我和这个世界。”而生效。

虽然,耶稣之名的祈祷从最终极的实现而言,是将人和基督完全联合,但人的位格(hypostasis)没有被消除,也没有好像一滴水掉进大海一样丧失在神圣存有中。“我是世界的光…我是真理和生命”(约8:12;14:6),对于基督徒而言,存在、真理和生命不是“什么(what)”而是“谁(who)”。哪里没有位格性存在的形式,那里就没有生命的形式(where there is no personal form of being, there is no living form either)。总之,哪里没有生命,那里也没有好或坏,光或暗。因为“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约1:3)

当默观非受造的光与呼求基督之名联合时,这圣名的重要性就变得特别清晰了,因为“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可9:1)。人的灵听见圣父的声音:这是我的爱子(可9:7)。基督自己向我们显明了圣父: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9)。如今,我们以同样的程度知道圣父如同我们知道圣子——“我与父原为一”(约10:30)。圣父为他的子做见证。因此,我们祈祷,上帝之子,拯救我们和世界。

获得祈祷就是获得永恒。当身体奄奄一息时,对耶稣基督的呼求为灵魂穿上了衣服;当头脑发昏,其他的祷文难以记起时,借着这从圣名而来的、神圣知识的光,我们的灵将升入不朽的生命中。

(译文完)

若您或您的教会愿意奉献支持,您可以注明这笔赏赞是给这篇博文的还是支持“光从东方来”整体事工的。请使用以下二维码。

关键术语,人名,地名索引(按字母顺序排列)

contemplate – 默观(基督教灵修的角度)、冥想(其他文化和宗教的角度)、沉思(希腊哲学的角度)

cosmic consciousness – 宇宙的意识

deification – 神化

Essex – 艾塞克斯郡,英国

heart – 心

Intellect – 理智

mental images – 心相

mental prayer – 默祷

mind – 心灵

non-being – 虚空

Personal / hypostasis – 位格(性)

Psychotechinics – 心理技巧

Psychosomatic – 身心相关的

Sophrony Sakharov – 索弗罗尼•萨科哈罗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 超自然的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