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LAS博士:神学之歌,东正教赞美诗(音频+油管)

按:Andrew Mellas博士是悉尼大学哲学博士,专长拜占庭历史和礼仪。Andrew博士将在我们平台提供三次讲座,此为第二场:神学之歌:东正教赞美诗。Enjoy!

欢迎赏赞支持我们的事工,请点击Donate.

音频

油管

孙泽汐博士:中世纪的基督教王国(音频)

按:此是孙泽汐博士政教关系系列第三讲:中世纪的基督教王国,其中第一讲和第二讲,请点击,。本讲从教皇和帝王的角度展现了政权与教权之间的张力,非常精彩。先分享录音如下,后期会附上油管视频,网盘下载链接。

读者须知:应讲员要求,在整理完本讲座讲稿后,视频资料不再予以提供。

欢迎奉献,赏赞我们的事工,请点击Donate.

录音:

海报如下:

神父马克西姆:被提,狂喜与神圣空间的建构(全文+索引)

被提,狂喜与神圣空间的建构

——新神学家西门之生平的空间学

                                                   神父马克西姆·康斯塔斯

关家胜译

吴宗蔓编辑

阿甲修订和按语

按:本文梳理了拜占庭空间学和神光的传统,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灵修传统中的。对于了解拜占庭传统极为重要。本文是上篇。本文感谢关家胜弟兄翻译。后期会加上书单和

凡例:

本文译自: Maximos Constas, “Rapture,...

此为会员专享文章,每周更新“灵粮”。若您想阅读全文,欢迎订阅会员。如果日用饮食是滋养身体,订阅网飞是享受视听,那愿此事工能滋养您的灵魂。感谢您赏赞,支持我们的翻译事工。

圣巴西尔《长会规》24-37连载11 (完)

按:关于翻译参考的原文以及注脚的简称,参见巴西尔《长会规》序言一;巴西尔《长会规1-2》请见这里;《长会规》3-8,请见这里;《长会规》9-23,请见这里。

凡例:

此版感谢唐艾莉姐妹编辑,译者修订而成,是《长会规》导读课的初译稿。一切错误都归于译者,也欢迎会员参与译本完善过程,以期早日出版。

版权申明:此译本仅做会员个人学习使用,不得分享与他人或上传到网络。如要引用其中中译,可按以下格式:袁永甲译,巴西尔《长会规》x-xx(会员制初译稿_年_月_日,附上网页链接)。

[]系译者所加,以明确句子意思。

其中拉丁版本的不同会通过注脚注明,拉丁译本多余的部分以「」表明。

()会附上希腊原文,或英文原文。若有译者按语,会加按字。

圣经新约出处按和合本引用,但会酌情参考思高本,或根据希腊原文直译。

旧约引用一律按七十士译本翻译,因此不参考和合本

长会规 24

问:现在,你充分地传递了[1]这些事[的教导],下一步,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弟兄相处之道吗?

答:既然使徒说:“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我们认为弟兄同居时,当有一种规规矩矩,按次序行的生活方式,当遵行身体中的肢体的原则(参林前12:27)。这样,应托付有眼睛官能的人去做共同的监督,不但去确认做过的事,而且要预见并检验将要做的事;而让有耳朵和手功能的人照各自所需地去听,去做——如此各个肢体各司其职。我们必须知道,如果任何肢体渎职,或者没有用到上帝所造的其他肢体的[官能],就必然会有危险发生。比如,手或脚忽视眼睛的指示,手就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有害的事物,伤及全身;而脚就会跌绊,或者掉进水里[2];或者眼睛闭着看不见,必然会连带其他肢体一同受伤,使它们遭遇同样的命运。同样地,疏忽的监督[3]难逃危险,因为他要管理[4]众人;而不顺服的弟子也难逃伤害和罪责,他若使其他人跌倒,就会陷入更严重的危险中。让各人在自己的位置展现出对上帝[5]坚定的热诚,践行使徒的命令:不可疲于发热心(罗12:11),他将因他的渴望获得称赞;但如果他疏忽懈怠 (ἀμελείᾳ),就会与之相反,就悲惨受祸了。经上记着说:“凡疏于做主工的,必受诅咒。”(耶48:10)

长会规 25

监督[6]若不责备罪人,将面临可怕的审判

回答:1. 监督[7]要这样服侍,当确信自己应该给予各人指导[8],意识到如果一个弟兄陷入罪中,却没有被告知上帝的审判,或陷入其中,持续犯罪,没有蒙指点如何去纠正,上帝将从监督(原文他的)的手中追讨他的血(即那位弟兄所犯的罪)(结3:18)。尤其是,那弟兄由于无知而疏于取悦上帝,却出于喜好而忍受个人的恶,破坏了严格的生活方式。经上记着说:“让你们蒙福的使你走错,并困扰你所行的道(赛3:12);”“但搅扰你们的,无论是谁,必担当他的罪名(加5:10)。” 愿这些不要临到我们,让我们这些指导弟兄的跟从使徒的规矩:“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过谄媚的话,这是你们知道的;也没有藏着贪心,这是神可以作见证的…也没有向你们或向别人求荣耀。(帖前2:5-6)”

2. 免于[以上]这些情欲的就能毫无错谬地做好指导,不但自己获得回报,也能让跟随者获得救恩。在爱中真心寻求的人即不看人的情面,也不会因避免冒犯罪人而任他们[放纵]享乐。他说话坦诚,直接,不拐弯抹角[9],绝不选择去掩盖真理。如此,下面的话就适用于他。我们“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 我们既是这样爱你们,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因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帖前2:7-8)。”不如此行的就像瞎子领路,不但令自己、也使跟随他的人[一同]跌入悬崖(参路6:39)。

从以上所论知道,取代[10]指导并使弟兄陷入歧途的罪恶何等大啊!这也是爱的诫命未践行的特征,因为没有哪位父亲眼看自己即将掉入坑中的孩子,或者孩子已经掉进去了,却任由他留在坑里。但更加恐怖的是,灵魂掉入邪恶的坑中,在那里死亡,这还需要说吗?因此,让监督[11]为弟兄的灵魂警醒,让他作为[向主]交账的人[12],关心各人的拯救。监督的关心必须大到一个地步——向他们展现出为他们去死的热心;这不但是因着主关于要爱众人的诫命——即人为朋友舍命(约15:13)——也是因着针对监督说的话:我们既是这样爱你们,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帖前2:8)。

III-连载一

[1] Παραδεδομένων. 有传承之意,暗示巴西尔的教导来自于使徒传统。

[2] Κατά κρημνούς ἐνεχθήσεται. 字面可译为跨过河岸,引申为掉进水里。

[3] Τῷ ἐφεστῶτι.

[4] Κρινομένῳ

[5] Τῷ Θεῷ. 照Codex Voss. 和另外两个手稿翻译。

[6] Τῷ προεστῶτι. 这里的监督并非指教会的神父或主教,而是指修院的主持。字面译为:“负责人”。

[7] ὁ την κοινήν φροντίδα 字面译为“照看众人的”,引申为修院的监督,修院院长。

[8] Λόγον, 字面为言语,原则,引申为指导。

[9] ἀκαπηλεύτως.

[10] ἀντί,介词,可译为“反对,取代”。这里翻译为“取代”。

[11] ὑπεύθυνος, 字面译为“负责的人”,这里译为监督。

[12] ὡς λόγον ἀποδώσων. 字面译为“作为说话的人”。

长会规 26

论须向监督 (προεστῶτι)告知一切,哪怕是心中隐秘[的心念]

答:

若接受监督的[1]人想有显著的进步,并养成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诫命生活的习惯,他必须不隐瞒他灵魂的任何活动,也不可说未经检验[2]的话,而应向蒙托付的人[3]坦露心中的隐情,因为他(即蒙托付的人)的责任就是怜爱[4]弟兄,同情弱者。这样,我们就能得称许,我们的错误能得到恰当的纠正,从这种相互配合的努力中,我们一步一步往前走,[最终],我们将得以完全[5]。

长会规 27

如果监督犯错的话,他应该被优秀的弟兄[6]提醒

答:就像监督的责任是指引团契中的一切事务,照样,当监督被怀疑有一些错误时,其他弟兄也有提醒[7]的责任。但这种提醒不是坏了好规矩[8],而应交给那些在年岁和理解力上更优秀[9]的弟兄。如果有什么需要纠正的,我们就会因此让弟兄们和自己获益。因为我们将监督带回正途,而他就像我们的杆和杖,以他自己的正直纠正我们的弯曲;若有人毫无根由地搅扰监督,他们[也可进一步]确认这些质疑是毫无根据的,以此使监督免于指摘。

长会规28

问:我们当如何对待一个不顺服的肢体?[10]

答:1. 对于不太乐意 (ὀκνηρῶς)顺服主诫命的弟兄,我们首先像对待软弱的肢体一般展现出同情,同时监督应该通过私下劝告尝试纠正他的病弱 。

但如果他顽固不化,不接受纠正,监督就当更严格地在整个团契面前责备他,并尽一切劝勉之法来对他施行医治[11]。但若在许多警戒之后,他仍然不改变,也不纠正他的做法,他就像...

此为会员专享文章,每周更新“灵粮”。若您想阅读全文,欢迎订阅会员。如果日用饮食是滋养身体,订阅网飞是享受视听,那愿此事工能滋养您的灵魂。感谢您赏赞,支持我们的翻译事工。

圣卡利斯托和伊格纳丢 《关于静谧生活和修道境界》39-67 连载10

按:关于圣卡里斯托和圣伊格纳丢的介绍,尼哥底母所写的小传以及1-16节的内容,请见这里;第17-38节,请见这里。这篇不再复述。内容涵盖之前的连载。

凡例

本文翻译自:希腊版:St. Nicodemos of The Holy Mountain and St. Makarios of Corinth eds., Φιλοκαλία τῶν ἱερῶν νηπτικῶν: ἐνερανισθεῖσα παρὰ τῶν ἁγίων καὶ θεοφόρων πατέρων, 3rd ed., vols.5 (Athens: Aster-Papademetriou, 1961), 193-295.

英译本:2016年秋,笔者在圣十字架神学院上《爱神集》课时,导师马克西姆翻译的课堂讲义。

此版感谢艾莉姐妹二次编辑,译者稍作修订而成,算是《爱神集》导读版二次修订稿。一切错误都归于译者,也欢迎会员参与译本完善过程,以期早日出版。版权申明:此译本仅做会员个人学习使用,不得分享与他人或上传到网络。如要引用 其中中译,可按以下格式:袁永甲译,《爱神集》导读订阅会员版,圣卡利斯托和伊格纳丢《关于静谧生活和修道境界》(某年某月某日引用,此网址)

[]系译者所加,以明确句子意思。 ()会附上希腊原文,或英文原文。若有译者按语,会加按字。

圣经新约出处按和合本引用,但会酌情参考思高本,或根据希腊原文直译。 旧约引用尽量按七十士译本翻译。

论一天中要跪拜多少次

39. 论到跪拜的次数,按照教父们的指示,周一到周五是每日三百次。不过每周六、日,以及其他按习俗分别出来的周间的日子,甚至周日,由于隐秘而不可言说的原因,可以免于这次数。然而,按照个人的力量和决定,有些人过了三百次,有些人不足三百次。因此,你当量力而行。然而在一切事上总是照着上帝的美意多次勉励自己的人真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 (太 11:12)。”

神圣恩赐不但是如我们之前说的,按照我们努力的程度,而且也是按照我们的习性、秉性、信心和内在气质赐予的

40. 我们当知,神圣恩赐不但是如我们之前说的,按照我们努力的程度,而且也是按照我们的习性,秉性,对目标事物的信心以及自己的内在气质赐予的。圣马克西姆说:“心灵(νοῦς)是智慧的器官,理性(λόγος)是灵性知识的器官,让心灵和理性确信的器官是建立它们的信心,恻隐之心[1]是医治恩赐的器官,因为在我们里面,每个神圣的恩赐都有一个对应的、天然的器官来领受,就像是一种能力、习性、或气质。如此,摆脱了一切形相的心灵领受智慧,主宰了自身七情六欲(παθῶν)——即他欲望(επιθυμίας)和激情(θυμοῦ)的能力——的理性领受灵性知识,心灵和理性对神圣事物拥有不可动摇的确信的人领受凡事都能(可9:23)的信心;在完全消灭自爱后,保有恻隐之心的人领受医治的恩赐。”

论清洁和最完美的分辨(διακρίσεως)。对违反天性、体贴肉体而活的人;对依照天性、按灵魂生活的人;以及超乎本性[2],过属灵生活的人

41. 那违背天性,体贴肉体生活的人彻底地丧失了他分辨的能力。而那弃绝邪恶,着手开始操练美德、如经上所记:“离恶行善 (诗 34:14 ) ”的人,就像一个入门者,由于留心教父的教导[3],稍微拥有一点与入门者匹配的、分辨的感觉。那依照天性,体贴灵魂而生活的人,由于他按心意(διανοίᾳ)而行,依理性(λόγον)而活,这等人处于中级阶段,他依照自己的标准观察和分辨与他自己相关的事物和那些与他类似的相关事物[4]。但那超乎本性,体贴圣灵而活的人,超越了他堕落的状态(τον ἐμπαθῆ),跨过了属灵生活的初级和中级阶段,靠着基督的恩典,前进到完全的阶段,就是内心真正地蒙神光照[5]和拥有完全的分辨之能。他可以看见并再清楚不过地分辨自己,并且也能清晰地看见和分辨万物。然而,他虽然在肉身被人看见,却不被任何人看透和判断。确实,他得到神的认可,被称为真正的属灵人,不是凭着纸张和字迹,而是凭着行动和神恩,正如圣使徒保罗所言:“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 (1 林前 2:15 )”

再论分辨,并举一个例子

42. 那体贴肉体生活的人,就像人深夜行走在漆黑无月的黑暗中,因牢不可破的黑暗,他失明迷路了。不但不能看见和分辨自己,而且也不知道去哪里,朝哪里下脚,正如主耶稣所言:“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 (约 12:35)”。离恶行善的人如同行在星光闪烁的夜空下,他凭着一点星光,缓慢前行,由于看不太清,他行走时,脚多次碰到石头,常常跌倒。这等人如同在影子下,能稍稍能看见和分辨自己,正如经上所记:“你这睡着的人,当醒过来,从死里复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弗 5:14)。”按天性生活的人如同在平静的夜晚,在圆月下行走,借着月光指引,行走不入歧途,终能达到目的地(εἰς τά ἔμπροθεν ἔρχεται)。他看自己如同镜子反照,也能分辨出那些与他类似的同行者。如经上说的:“如同灯照在暗处…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才是好的 (2 Pet. 1:19 )。”那体贴圣灵而活的人如同行在阳光照耀的正午,这等人借着阳光不但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而且也能分辨其他的事,能看透众人,更确切的说,是如保罗所言的,看透万事(参林前2:15)。确实,他几乎看透万事——无论是什么事,无论事是怎么发生的,他不但自己行走不入歧途,也能毫无错误地带领跟随他的人进入真光、生命和真理中。关于这等人,经上记着说:“你们是世上的光 (太 5:14 )。”使徒保罗说:“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 (2 林后 4:6 )。”蒙福的大卫说:“耶和华阿,求你仰起脸来,光照我们。 (诗 4:6 )”“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 (诗 36:9 )。”主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约 8:12 )”

III-连载1

[1] φυσική φιλανθρωπία

[2] ὑπέρ φύσιν,超乎本性乃是指被神恩充满的人。因为神的能量是超乎本性的。

[3] και οὖς ὑπέχων προς διδασκαλίαν

[4] τά τῶν ὁμοίων αὐτῷ

[5] τον ἐνυπόστατον φωτισμόν

论每个人属灵状态的改变,论谦卑的至高荣耀

43. 我想让你知道,人在今生通过圣洁和恩光获得的完全,是照着力所能及的程度的。因为在这不完全的今生,没有完美的完全,只有不完美的完全。但由于我们本性的软弱和不时地被“欺骗”潜入,我们内在的状态总是处于变化中。确实,这种改变和窃贼般的入侵是上帝来试验我们,好叫我们再次领受他更大的帮助。并且教父们宣称,任何与此相反的教导都是豺狼的诡计,因为人只有在来生才能保持稳固不变[1]。 但在今生,人有时清洁,平安、蒙福;有时困惑,烦忧、沮丧,这些都是按各人生活的状态和灵性程度,由全知的主来判断的[2],以便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切...

此为会员专享文章,每周更新“灵粮”。若您想阅读全文,欢迎订阅会员。如果日用饮食是滋养身体,订阅网飞是享受视听,那愿此事工能滋养您的灵魂。感谢您赏赞,支持我们的翻译事工。

Xenia:论圣像的作用和意义(B站+音频+视频)

按:本讲座是Xenia圣像系列的第二次讲座,第一次关于圣像的历史背景,请见这里。关于圣像神学,请见笔者导师的专文。讲稿和问答环节将在随后奉上。欢迎赏赞支持我们的事工,请点击Donate。Enjoy!

B站:https://www.bilibili.tv/en/video/4787898874074624

海报如下:

Mork:圣尼基塔论属灵战车 (讲稿问答+mp3+油管)

按:Cory Mork是笔者的同学和好友。此次讲座是Mork在波士顿学院时写的一篇硕士论文。讲座十分精彩。讲稿和问答环节已经完成,方便喜欢阅读的读者。欢迎赏赞,请点击Donate.

注:本文的讲稿和问答环节由喵淼杪妙整理并加了注,特表感谢。笔者根据情况也加了按语:“阿甲按”。讲稿和问答环节是按照同声传译阿甲的普通话整理而成。笔者认为同传基本传达了Mork的意思。我们也相信整理出来的中文讲稿和问答环节能更广泛地服务到不通西文的读者。然而同传的翻译和讲稿的整理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根据视频内容进一步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B站:https://www.bilibili.tv/en/video/4787834598070785

音频(+网盘):

油管:

正文:

圣尼基塔斯(St. Niketas Stethatos)是12世纪的人物,是著名的新神学家圣西门的弟子,新神学家圣西门是在东正教内被尊为神学家之称的三者之一——一个是使徒约翰,一个是纳西盎的格列高利(Gregory of Nazianzus),另一个就是新神学家西门。圣西门的生平就是由圣尼基塔斯撰写的。

他是君士坦丁堡的一个修道院的院长。他为英语世界的人所知晓,是由于Philokalia(慕善集,也就是平台正在翻译的爱神集)这本书,该书第四传中有着关于他属灵箴言的记录。爱神集第四传里记录了他的一个很有名的火车战马异象。

火车战马的异象是在印欧大陆包括闪族文化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著名异象(在旧约里面有以利亚升天的火车火马的异象)。异教徒和犹太文学中都有关于战车异象的描述,而圣尼基塔相关的文献也有关于战车异象最详细的描述。

古代文献中的战车异象

在古代文本、哲学和宗教文献中,战车一直与神圣的领域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古代战车文学中就有关于阿波罗太阳神驾驭战车拉着太阳驰骋的形象。

在古代,战车总是与贵族联系在一起,因为建造战车需要大量的财富,此外,战车还与战士联系在一起,表现在战场上的实力和所需的技能。

战车异象有着哲学或宗教背景因素,而且很多哲学也有着宗教、神话背景,这是战车在这些文献中所起的作用,比如刚才提到的阿波罗太阳神,再比如梨俱吠陀中的苏里亚(印度神话中的太阳神,《梨俱吠陀》描绘他全身发着刺眼的光芒)。

对战车异象的运用,还有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代的一个叫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哲学家。在巴门尼德残篇中,他运用了乘坐战车的异象,描述他的心灵是如何被提升从而获得见解的——战车开始上升,把他带到了通往神圣殿堂(智慧之门和女神索菲亚的城堡)的大门。(真理之路上,骏马驰骋着任他所往,作为有识之士,女神迎接他在众所周知的大道上遨游)

古时候的人会通过抬头看星星来观察天空,通过研究天文学,他们把这些观察变成了描述行星如何运转的详细数学公式,因此,研究这方面的人需要提升自己的感官、超越自己心灵才能去深入理解。

这些内容也在柏拉图的《斐德鲁斯》篇中有所体现。[1]在同一时期,古印度一个关于瑜伽宗教的著作《伽陀奥义书》(Katha Upanishad)也同样提到了战车的异象。这被吸收进《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这本书的背景中,融入奎师那——毗湿奴的化身的形象里[2]

在闪米特世界的犹太、希伯来传统中,有一个很出名的先知叫以利亚,旧约记载了以利亚乘坐火车火马升天的故事。因此,在一世纪左右出现了一场运动,人们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能像以利亚一样肉身升天或拥有精神愿景。

然后是默卡瓦(merkavah,מרכבה)的传统,默克瓦的意思是战车,这是早期犹太教神秘主义的一个学派,是今天仍然存在的犹太神秘主义教派,这个教派以战车异象为教义中心。[3]

这么多主题,它们都有着非常相似的共通之处,就是精神上对神圣领域的认同还有对过神圣生活或取悦上帝、超越感官、进入天堂的渴望。

列举以上这些例子,是为了指出战车的异象是很古老的,在最神秘的文献中都有对此的记载。

巴门尼德的文献应该是最早提到战车异象的资料,但印度古代吠陀教的《奥义书》(upanishad)应是最详细的记载战车异象的文献。但对于理解圣尼基塔来说,最重要的帮助可能是柏拉图的《斐德罗篇》(Phaedrus)。

以下是一小段柏拉图《斐德罗篇》的节选:

“我们姑且把灵魂比譬为一种协和的动力,一对飞马和御车人。神所使用的马和御车人都本身是好的,而且血统也是好的,此外一切生物所使用的马和御车人却是复杂不纯的。就我们人类来说,御车人要驾驭两匹马,一匹良马,另一匹顽劣,因此我们的驾驭是一件麻烦的工作。”

柏拉图把每个灵魂划分为三部分(灵魂三分法),即理性,愤怒和欲望[4],愤怒和欲望犹如战车的两匹有翅膀的飞马,而理性则是御车人。在柏拉图的《斐德罗篇》(Phaedrus)里面,他描述御车人和两匹马之间必须配合协调,如此,灵魂便能主宰自己、达到美善之境。

但如果灵魂驾驭不良(一旦愤怒、欲望不受理性的管辖统御),则会重新进入循环——人死亡后,不良的灵魂将不幸返回到循环形式,并且等待下一次机会来尝试实现永生,这就是轮回转生。

这就是典型的柏拉图主义的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观点,我们处于低层次的物质的可朽、变化的世界当中,我们的目标是进入一个永恒的理性世界,根据柏拉图的观点,其途径就是通过理性御车人驾驭愤怒和欲望这两匹马的异象来实现。

“善”是最高的范畴而存在的,是最高等级的存在,是万事万物的本原。这个世界有着普遍性,所有特殊的存在都有着“形式”[5]。因此,柏拉图认为要找到真我,就需要超越我们的特殊性,真正找到我们参与的形式。

如下图所示,整个过程是从“特殊性”(particulars)上升至“形式”(the forms)再上升到“至善的形式”(forms of the good),由“现象世界”world of becoming(洞穴)上升至“理念世界”world of being(洞穴外永恒的终极真相)[6]

这些柏拉图“形式论”观点是圣尼基塔战车异象说的背景。

柏拉图认为,共相是存在的,但是不是以一般物理性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理型(即理想形式ideal forms)的方式存在[7]

基于圣经传统的战车异象

但尼基塔有着和柏拉图不同的传统,一个基于圣经的传统。

对这一传统最有力的描述可能来自7世纪的认信者马克西姆(Maximus the Confessor),他有着关于道(逻各斯Logos)和理(Logoi)的教导。基督信仰的传统中有道(逻各斯Logos)的概念,比如翰福音的第一章“太初有道”。道也是上帝的第二个位格——圣子,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约翰福音第一章第一节和创世纪第一章第一节是彼此对应的。在创世纪第一章,上帝通过说话造成了世间万物(上帝藉着衪的话进行创造),被造的万物其都是出于上帝的话语。

在约翰复福音中,上帝的道也可以翻译成话语,圣言就是圣子,万物都是藉着祂造成的。永恒存在的的那一个道(Logos逻各斯),创造出了许多理(logoi)和所有的被造物。正如马克西姆所说,道(逻各斯)在自身之内就包含着祂自己预先存在的创造之理,理(logoi)是道(Logos逻各斯)的复数形式[8]

马克西姆认为,每一个物种,比如人类、猿、无花果、苹果、虫子……无论它是什么,都会在上帝对该生物所制定的道中。这与柏拉图的观点不同,柏拉图认为,每个特定的事物都参与了一个普遍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叫柏拉图的这个人不是实在的,他有的只是人的形式,一种男人的形式或者女人的形式,因此叫杰森、科里等等这样的人也是不实在的[9]

对于 马克西姆来说,每一种特殊个体在本质上都有一个[对应]的形式,即它自己的特别的形式;每一个都有一个理,每一个形式都有一个理在[10](each particular have essentially a form,but its own particular form,  each would have a logos,and each form would have a logos)

每一个普遍的和每一个特殊的都有着上帝的意图(Each universal and each particular, god has an intention for each one。上帝对每一个个体都有着自己的意图)。

所以,根据基督传统来说,当我们说上帝爱你时,指的就是爱你这个个体,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他真的爱特定的人,对他所爱的每一个个体有特定的旨意,而不是像柏拉图认为的那样。对于柏拉图来说,个体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每个人参与了形式。

另一个主要的区别是,对柏拉图来说,形式之于理念的关系,就如同思想是从我们的头脑中产生的一样,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轻忽了个体性。但是对于基督教传统来说,逻各斯(道)是说出来的(上帝的圣言),有一种主动的意志,受造物是通过上帝的意志而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人是有意识的、可以思考的生物。而在新柏拉图主义传统中,所有的事物只是一种来自于上帝头脑中的想法、理念而已。

总之,他们的主要区别是在于:logoi比形式多得多。柏拉图式的传统更像一个三角形,在这个三角形,其至高点是太一,这种结构避免了繁多,其目标是回到单一之实在。

基督教的传统更像上图中的右侧那样,生长在地上的树就好比我们现在的现实的世界,层级较低。而我们每个人都像树上的一个树枝,每个树上的树枝都有它对应的根部,通过忏悔,我们扎根在上帝内,在上帝的指引下,经过相应的路线,可以升入入另一个更高层级的世界。

要解释图中所绘的树为什么是倒立的?我只想说,对我们来说,我们看到的可见世界就是显现的世界。但就像你看不见树的根一样,它们是隐藏的。这就是隐藏的世界——就是道、创造者、灵魂或内在的人,这些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工作。但本质上,隐藏的世界是更高级的世界,因为所有显现的现实都植根于更高层级的世界、隐藏的世界,所以图中的树是颠倒的。

这就引出了尼基塔的类比概念。类比的概念就是比例。只要一个人顺从上帝的旨意,上帝就向他显现,[这个过程中]他的心意改变,对现实的看法也改变了,变得不那么受感官支配了,变得更加灵性。

从尼基塔那里可以读到这段短文,“灵魂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是按比例变化的,事物的本质随着自身的内在状态而成比例地变化。当灵魂或属灵感官根据自然和智力进行非自然的运作时,它就穿透了事物的内在本质。然后一个人就可以看到受造物存在的逻各斯,以及上帝对受造物的旨意。他就可依照天然的功能来感知事物、人和每一个物质体。”

所以尼基塔斯所说的就是这样一种类比,一个人的内心越早转向上帝的意愿,人对现实的感知就越真实,因为他们能够按照上帝的意愿看待这个世界。

对道的感知和召唤是一种类比关系,当我们越是回应上帝的呼召和美意,我们就自己进入与上帝相交的过程中,然后我们就越能够体会上帝在万物当中的这种美意,就能够对万物的感受发生变化。我们所拥有的是顺服的动力,比如战车如何上升、如何下降,人就如何上升和下降,这一切都是为了相似上帝。一个人越像上帝,他就越接近上帝。上帝的意愿就如同战车一样,人出于对上帝的顺服,也跟随战车上升和下降,越和上帝的意愿同频,就越接近上帝。

但一个人越不顺服,越和与上帝的意愿存在差异,那么这个人就离上帝更远。 相似就是接近,接近就是相似,尼基塔如是说,如果我们不能重新获得我们原有的高贵的美,不断更新那个以祂的肖象来创造的我们人的形象,如果我们自身的品质和原本的形象差异巨大,那我们又如何能与上帝结合呢?

柏拉图说,一个人上升得越高,也来越接近善的形式,抵达现实的源头,他们的灵性和内心状态就会发生变化。而尼基塔却说,你越像上帝,你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就会改变。

在希腊语中,有一个文字游戏说明了这个想法,叫做Topos和Tropos。 Topos (place) 地形是对地方的研究,Tropos则是一种情态修饰语[11]

圣尼基塔的属灵战车

尼基塔在战车异象上看到了象征意义,这在《爱神集》( Philokalia,也有叫慕善集的)中很常见。

1.第一种形态是修行的状态,或者说是修炼戒律和净化灵魂的状态,这与庭院相对应。 庭院是一个祭祀的地方,通过向上帝献祭来净化。

2.在那之后,一旦因献祭而被净化,也就开始扎根于道,进入圣地——会幕,这就是被光照的自然默观之境(this is the realm of natural contemplation)。

就像尼基塔所说的,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是根据其内在状态的比例而变化的,一个人看到了存在的逻各斯。这就是第二种情态。

3.最终的状态是神学状态——即与上帝的联合,与上帝相似或完全相似,如同进入至圣所,在那里,上帝自己的道(逻各斯)、三位一体的第二个位格和神性被彰显。

如此,帐幕被分为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特殊形态,都代表着人在世间所处的阶段和状态。

尼基塔希望人向内寻求,他认为人的五种身体感官都需要在灵魂内找到相对应的部分,使二者如同双联战车一样并驾齐驱,既有外表也有内在,如同有一个外显的世界也有一个隐藏的不可见的世界。

战车的外观就是身体的五种感官知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构成世界的四种物质元素,水、空(空气)、地、火则组成了人的身体系统(阿甲按:古希腊的世界观,类似中国的五行)。

灵魂有三种能力,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激情或愤怒,另外一个是欲求。一个人驾驭灵魂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他的理智,如同套索一样,当思想住在心里时,内心就是战车。当人将他的五种感官、四种物质元素、灵魂的三种能力作为原材料,将它们与坚韧、节制、谨慎和勇气这四种主要美德结合在一起时,他就创造了一辆战车。类似柏拉图的良马、劣马理论,灵魂内除了美德还有着激情和欲求(情欲等不良品德),尼基塔也将战车之马的好坏视作灵魂的不同层次。

4个主要的美德构成了战车,而五种身体的感官则构成了座位,

四种元素似乎与四种主要美德有关,比如土代表坚韧,水代表节制,所以要保持清醒应喝水而不是喝酒。火代表谨慎,因为如若保持以对待火的谨慎方式对待自己,就不会毁了自己,烧了自己的房子。空气代表勇气,是一种可以迅速行动或后退的能力,特别是在最忧虑的时候。

尼基塔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托名的)狄奥尼修斯(Pseudo-Dionysios the Areopagite)的著作,狄奥尼修斯把物质称为是智慧的最后回响,他认为物质不是一个无智力的愚蠢存在,物质的背后还有着某种智能。

这辆战车的外观每个人都非常熟悉,每个人每天都会经历这辆战车的外在层面,你的感官,你周围的世界,元素,灵魂的力量,你会饿,你会生气,你会思考事情,然后你的内心就有了直觉。那么,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把所有这些外在的层面都对应于隐藏的世界,将所有战车的外部都根植于隐藏的灵魂世界。

尼基塔说得很明确,五种身体感官中的每一种都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因此,视觉与心灵相对应。听觉对应于灵魂的判断,这意味着灵魂判断事物的方式就像良心一样。味觉对应的是理性思考能力,来区分什么是有害的,什么是有益的,区分善与恶。

因此,保罗在罗马书12章中提醒基督徒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当一个人的外在变得内化时,内在的心意就开始占据优先地位,外在的感官也就会发生实际的改变,开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当你被净化后,你就进入了圣地,你开始变得内向化,感官进入灵魂,拔高认知,获得天使的知识,能如天使一般看待世界,明白上帝对各种受造物的美意。

尼基塔还谈到了快乐和痛苦的辩证(Pleasure-Pain dialectic),由于堕落,我们的感官主导了心灵的眼睛,使得灵魂处于目盲状态、通过灵修的努力,将能让外在的感官回归于内心,将它们带回灵魂内,这样,心灵的眼睛将重获光明,战车将再度得以良好的驾驭,我们就可以按照上帝造我们的本性来生活。所有这些刻苦的操练都是为了重获道在人身上的卓越彰显。

就像我们的五脏六腑都有行动,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舌头能尝到等,每一个内在的感官也要发挥其功用。例如,理性必须保持警惕。灵魂必须练习默想来保持判断能力,也就是通过阅读经文、阅读教父或圣徒的著作来增加辨别力和自控,此外还必须与祈祷相结合。祈祷犹如向上帝献上的馨香之祭(如大卫所说:愿我的祷告,如香陈列在你面前),如此,与静谧相结合的警觉,将使得灵魂的理解力再度清晰,

当你进行这些属灵操练的时候,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就会发生转变。

这样的改变,是因为他的内在占据了生命的主导,但他的外在和内在仍然耦合在一起,就像一棵树有一个外在明显的部分(地面可见的)和一个不明显的隐藏的部分(地下不可见的),他们并不是分开的,仍然是连在一起的。

因此,借着默观道(逻各斯),你也可同时默观造物之理。

最后,尼基塔斯在这里把战车比作理智(intellect智慧),战车由四种美德构成,战车的车轮就是克修和对美德的操练。车轮只在需要的时候才接触地面,正如通过经历与自然和物质世界接触。驾车之马就是灵魂的愤怒和欲求,战车的座位就是肉体的五种感官,这就是圣尼基塔战车异象的观点。

讲座问答

问一:天主教也相信四种主要的美德吗?

答:不仅是天主教,异教徒们也相信4种主要的美德。这四种基本美德是——坚韧、节制,谨慎和勇气,是所有人都应发扬的,在基督教传统中,我们也有信仰、希望和爱的美德。我们称这些为神学美德,但这些只有通过恩典才能得到。但是四种主要的美德所有人都可以培养,可以由所有人来培养,这是是所有文化背景都赞成的。就像没有土地、水、火和空气,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人一样,没有坚韧、节制,谨慎和勇气,你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问二:四种元素,土水火风对应哪四种美德?

答:四种元素所对应的美德如图所示

再谈到一点,我知道,就像在西藏传统中,当你读经文的时候,很多关于元素的内容都是非常神秘的具有象征主义的。比如在柏拉图那里,一个人“火”的一面。就是属于心脏的,勇气的一面,一个有火力的人就是一个勇敢的人。此外,勇气这个英语单词,来自法语,溯源应来自拉丁语,字面意思就是有心的人。古代的思维方式里,对于人身体的不同系统都有一种对应自然界的直接描述。比如将人的头发生长的能力对应植物的生长。

总结一下,我认为古人对于很多东西,比如内分泌系统、荷尔蒙系统、压力和多巴胺释放等人体系统有着基本的认识,但他们是通过经验的方式去感受,比如运用物质元素土、水、火、空气等去对应,在不同的宗教体系里面,他们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理解,所以并不一定完全一致,

问3:请问圣尼基塔有受到卡巴拉和诺斯替主义的影响了吗?

答: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诺斯替主义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有各种各样的派别,但是他们都有一个整体的倾向,那就是轻视物质世界。柏拉图算是一个半诺斯替主义者。

在时间和地理上,都不能说明圣尼基塔受到卡巴拉主义的影响。如果说有什么共同之处的话,那就是无论是卡巴拉和诺斯替主义,其实都跟柏拉图主义有联系,虽然基督教跟柏拉图主义也有比较深远的联系,但并不能说他们就影响了圣尼基塔的思想。圣尼基塔还是受到像认信者马克西姆、四世纪的马加略这些属灵的基督教大师的影响。

问4:有没有新神学家西门的书推荐?

答:主要推荐两本读物,一本是圣尼基塔写的新神学家西门的生平,另外一本是爱神集Philokalia第四册里关于新神学家西门的著作。


[1] 喵淼杪妙注:在《费德鲁斯》中,柏拉图提出了一个灵魂战车的形象——一个带翅膀的战车,对神圣的灵魂来说就是这样的形象。而就人类的灵魂而言,除了那些能够恢复翅膀的灵魂外,翅膀通常都会丢失

[2] 喵淼杪妙注:书中,只要奎师那在他的战车上,阿周那根本不可能被杀死,《薄伽梵歌》一书中记载了古印度般度族王子阿周那与化身为阿周那御手的大神奎师那的对话,是阐述宗教哲理的诗篇。

[3] 喵淼杪妙注:这是犹太教内部的一个哲学派系——梅尔卡巴、梅尔卡瓦或默卡瓦merkavah,מרכבה‎神秘主义——字面上的意思是战车神秘主义Chariot mysticism,中文语境更确切应译为天车神秘主义、火战车神秘主义。这是早期犹太教神秘主义的一个学派,约公元前100年~公元1000年发展而成,乃根据以西结书·第一章或天宫文学hekhalot literature所描述的异象为教义中心,书中讲述内容是有关天上宫殿和上帝宝座Throne of God的圣经故事。

[4] 阿甲按:关于灵魂的三种能力,请见:《论上帝不动情吗

[5] 喵淼杪妙注:柏拉图提出了形式论,他认为”形式 “是真正真实的东西,而它们则是我们看到的某些事物的 “形式”。比如:在柏拉图看来,桌子的概念是我们从各种桌子中抽象出来的,而这种抽象就是桌子的形式。形式是这些抽象的、理念的实体。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它们。

[6] 喵淼杪妙注:洞穴是柏拉图学说的著名比喻,有一群人每天生活在一个洞穴里,在他们的身后有一堆火,在囚徒和火的中间有一堵矮墙,火光将洞穴内的物品投影在洞壁上,形成各种影像,而洞穴中的人认为这些影子就是实物本身。有一天,某个人离开了洞穴见到洞外的阳光时,开始慢慢察觉原来一直被影像所欺骗,于是返回洞内与其他人讲述自己所看到的真相,但是其他人们都不相信他。柏拉图认为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世界的表象中,真实的世界是看不见的,它独立于我们感官之外(但是可经由理性所知)。由此比喻说明,对于人来说实际上拥有“洞内”与“洞外”两个不同的世界,即可见的“现象世界”world of becoming和可知的“理念世界”world of being

[7] 喵淼杪妙注:柏拉图提出理想形式(ideal Forms)的概念作为解释事物的起源。认为所有事物皆来自理想形式的不良复制。

[8] 喵淼杪妙注:Logos的主格复数是logoi,logos是唯一的。

[9] 喵淼杪妙注:柏拉图认为作为理型的“人”,比作为感觉对象的个体的“人”还要实在。理型是范本和原物,而自然之物或体只是其副本或摹仿品而已。因此具有普遍性的理型的人才是真的人,而被称呼为柏拉图、杰森、科里、甚或张三李四等等的特殊的人,只是理型的人的副本和仿品,是不实在的。理型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柏拉图否定了个人存在的特殊性,他认为普遍性是离开个别的东西而独立存在的,真实存在的事物应该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所以应是一般性和普遍性的,柏拉图将其称为理型idea或翻译为“理念”。他认为,事物的理型,就是它的本质,理型是个体之所以为个体的原因,比如:物质世界的人,从出生以来,就变化为各种形态,并最终消亡。然而,理型世界的人是不变的,所以叫柏拉图、杰森、科里等以人名区分的特殊的人最终是不存在的,只有理型世界的人才真实存在。一个叫张三的人不是任何具体的某个人,但他绝对是“人”。这个代表人类共同点的“人”,就是人的理型。

[10] 阿甲按:这里是指上帝造万物有共通处,已有特殊个别处,而这些都含在上帝的造物之理(logoi)中。共通处分开品类,特殊个别处特指上帝在那个造物上的特别美意。理不过是上帝旨意的另一种说法。

[11] 喵淼杪妙注:这两个词是  Topos (place) & tropos, place (modality),一个是词的意思是地形(位置),一个词的意思是地形(形态)

海报如下:

长期招募编辑、译者

按:光从东方来长期招募编辑、讲稿整理、字幕制作、现代学术文章翻译。欢迎大家转发,推荐。

您想了解东方教会的传统吗?

您想阅读早期东方教父的原文译作吗?

您想了解现代学者如何解读这些教会文献的吗?

您想从早期教会文献获得属灵的益处吗?

那么,来加入我们吧。您在帮助我们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您会获得我们免费订阅会员的资格。

招聘职位如下。

一、讲稿整理

要求:

有基督教的信仰(必须是信徒)

认同光从东方来的异象:从学术角度,介绍东方教会传统

对介绍和了解东方教会传统有着无与伦比的热情

对您主要负责整理我们平台免费讲座、通识课以及照书讲系列的讲稿(中文)整理工作

最好有整理讲稿方面的经验,我们会提供一个初始的录音转文字文档。

请将简历和作品发送至: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有意者请扫码加笔者微信:ajia835828

二、字幕制作

要求:

有基督教的信仰(必须是信徒)

认同光从东方来的异象:从学术角度,介绍东方教会传统

对介绍和了解东方教会传统有着无与伦比的热情

主要负责英翻中的字幕制作,您需要把其中的英文字幕翻译成中文字幕,并制作成带中英字幕的视频

有字幕制作的经验,会使用编辑软件和字幕制作工具。我们会提供英文字幕格式的文件。

请将简历和作品发送至: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有意者请扫码加笔者微信:ajia835828

三、现代学术文章翻译(英翻中)

要求:

有基督教的信仰(必须是信徒)

认同光从东方来的异象:从学术角度,介绍东方教会传统

对介绍和了解东方教会传统有着无与伦比的热情

主要负责翻译研究东方教会学者的学术文章

有英翻中的作品提供,神学翻译方面的经验为佳。

请将简历和作品发送至: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有意者请扫码加笔者微信:ajia835828

四、出版编辑

要求:

有基督教的信仰(必须是信徒)

认同光从东方来的异象:从学术角度,介绍东方教会传统

对介绍和了解东方教会传统有着无与伦比的热情

主要负责编辑光从东方来平台的教父原文译作。有出版编辑的工作经验。

请将简历和作品发送至:areopagusworkshop@gmail.com,有意者请扫码加笔者微信:ajia835828